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減肥針 接受它還是放下它? 從作用機轉到臨床運用(第一章)

台灣肥胖人口的盛行率:
依據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isty Federation)於2016年公布的各國過重及肥胖盛行率(BMI≧25)資料及臺灣「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人男性為43.7%,女性為30.8%。與APEC的11個亞洲國家比較,男性過重及肥胖盛行率排序為第四名,女性則為第七名,不論是男性或女性都比鄰近的日本、韓國及中國人來得多。一般我們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作為評估肥胖的指標在,當BMI≧24為過重,≧27是輕度肥胖,>30是中度肥胖,大於35以上就屬重度肥胖了。當然,中、重度的肥胖需要積極的治療,但是,臨床上醫生會期待長者(≧65歲)稍微胖胖的,讓BMI維持在24~27之間,因為需要一些生病的本錢。
 
減肥針劑藥物的發展歷史:
隨著全球肥胖人口數量的增加,減重注射藥物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這類藥物透過皮下注射給藥,能調節食慾、延緩胃排空並改善葡萄糖代謝。美國及台灣FDA核可的適應症:主要用於中度肥胖(BMI≥30kg/m²)或輕度肥胖(BMI≥27 kg/m²)且伴隨肥胖相關疾病的患者。最早的注射型抗肥胖藥物出現在 2000 年代初期,但現代減重注射藥物的里程碑始自於 GLP-1 受體致效劑(如 liraglutide)的開發,這類藥物原用於糖尿病治療,後來其高劑量版本被美國FDA核准用於體重管理。近年來出現的雙重致效劑(GLP-1/GIP)更象徵著肥胖藥物針劑治療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藥物的種類及作用機轉:
目前主流的減重注射藥物屬於腸泌素類似物(Incretin mimetics):
A.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胰高血糖素樣肽-1)是一種人體內分泌的天然激素,在進食後由腸道分泌,能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Glucagon)、延緩胃排空並增加飽足感。 基於這些特性,醫學界研發出GLP-1受體促效劑(GLP-1 RA)(例如:liraglutide、semaglutide),這類藥物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症,透過模仿天然GLP-1的作用來控制血糖和體重。
B.GIP (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是一種在腸道分泌的激素,能刺激胰島素分泌、抑制食慾、促進脂肪分解,並有助於餐後血糖控制。 近期,醫學界研發出新的一類藥物(例如:Tirzepatide),它同時具有GIP與上述的腸泌素GLP-1的雙重作用機轉,因此更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和減輕體重。
 
目前可用的藥物與注射方式:
目前常見商品包括:
◆Liraglutide(Saxenda®膳纖達):每日一次皮下注射 。
◆Semaglutide(Wegovy®週纖達、Ozempic®胰妥讚):每週一次皮下注射 。
◆Tirzepatide(Mounjaro®猛健樂、Zepbound®):每週一次皮下注射 。
所有藥物皆以預填式注射筆皮下注射,通常選擇腹部、大腿或上臂部位,並需逐步調整劑量以降低副作用。
 
起效時間與減重幅度:
臨床試驗顯示,連續使用 4–8 週後可觀察到明顯體重下降,約 6–12 個月達到最大效果。平均減重幅度如下:
◆Liraglutide:體重減少 5–8%
◆Semaglutide:體重減少 10–15%
◆Tirzepatide:體重減少可達 20% 以上 。
但是,結果會依據飲食控制、運動與用藥依從性而異。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