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2025年第四季投資展望

文/林成蔭(水利78,證券分析師﹝CSIA﹞、財子學堂副總、Money錢雜誌特約主筆)
 
筆者在上一篇展望指出,雖然盤勢將震盪甚或回檔,且新台幣強升造成眾多企業匯損,應有資金行情,如今回顧,台灣加權指數在第三季創下歷史新高,看法應屬允當。
如無太大意外,年底金融市場因資金相對寬鬆,企業對來年展望多屬正向,法人機構也希望財報和投資績效亮麗,常有所謂的「作帳行情」,目前的經濟發展雖力道不強仍屬正向,因此,第四季的股市,如先有適度整理,仍可以期待。
IMF(國際貨幣基金)於7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將2025、2026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分別上調到3%和3.1%,其中,先進經濟體成長率預估1.5%、1.6%,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為4.1%、4%,主因為美中貿易緊張狀況緩解及金融環境趨向寬鬆。
國內知名研究機構中經院對今年最新預測,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達5.17%,下半年經濟成長率僅剩1.08%,全年經濟成長率3.05%;台經院的預測也是「前高後低」估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02%,與中經院相近。
資金方面寬鬆為主,美國的勞動市場開始出現疲態,在物價通膨不至於失控的情形下,聯準會(FED)可望展開降息循環;其他如歐洲央行、中國人行先前已經陸續採取降息措施。
景氣方面溫和放緩,第四季海內外經濟展望雖然並不悲觀,然關稅相關議題干擾因素仍在,且上半年有不少廠商為因應關稅而提前拉貨,現在庫存仍在消化中,再者,非AI(人工智慧)的需求有遲滯現象,看法不宜太過積極。
如台灣,美國對等關稅雖公布,還有相關細節與232條款實施方式待確認, 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7.9%,已經三個月低於多空分界線的50%,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續跌0.7個百分點至37.6%,連續第5個月緊縮。
各產業的發展仍是以AI最為強勁,指標廠商輝達、超微、台積電等的業績仍在成長軌道,各大科技巨擘如Alphabet(谷哥的母公司)、亞馬遜、微軟、META、蘋果、OpenAI、騰訊、阿里巴巴等爭先恐後的投入。
輝達CEO黃仁勳指出,AI發展由初始的感知型AI,到近期的生成式AI、代理式AI,未來還有實體AI,相關技術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將從企業端擴展到個人生活,長期潛力十足,整個產業包括上游如伺服器的晶片、關鍵材料、中游如代工廠、零組件,下游如軟體服務等公司等都值得留意。
特別提醒的是,安控與軍工、次世代通訊、智慧機器人、以及智慧醫療等領域也都可以關注,明年(2026年)均有明顯成長的動能。
其次,金融股或有質變的契機。亞洲資產管理中心(AAMC)在7月成立,銀行開放22項業務試辦,包括可提供高資產客戶如保險融資、家族辦公室及跨境金融服務等,已有二十多家獲得金管會核準,在高雄專區內開辦示範業務。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AI概念股股價處於高檔,估值偏高,這次牛市可以持續多久,關鍵在於「非AI」是否能夠好轉適時接棒,所以,觀察重點可放在消費電子、車用、工業等接單順暢與否。
 
資產配置可分成三個部分 : 核心部分應佔比最高,標的以獲利和配發股利穩健的標的為主,操作時以逢回分批進場低接,建立基本部位為目標。如全球股票型、台灣五十、台灣中小、台灣店頭等ETF或基金;另一部分如高股息、績優高息、高股利、債券型等ETF或基金,其平均績效不如加權指數和純股票商品,但波動明顯低很多,保守者可列入投資組合多配置,積極者則酌量搭配即可;另外,近年盛行的主題型ETF或基金,如人工智慧、電動車、機器人等熱門題材,雖可適時適度放進投資組合,但佔投資組合比重不宜過高,亦須留意其高波動特性,行情好固然會有表現,但當市場下挫修正幅度亦可能較大。
對財經環境不甚熟悉的投資者,可選擇平衡型共同基金布局,參與資本市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