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于誠醫師(EMBA高階10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放射腫瘤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放射腫瘤科助理教授)
去年10月20日,我去菩薩寺聽一位認識的企業家—勤誠興業陳美琪董事長,分享她自己如何用企業的精神推動慈善公益、利他共好。我記得兩年前剛出版第一本新書《對話:大郭醫師的癌症診間微光故事》時,陳董事長曾邀請我去她們的團體「一粒米女性經理人聯誼會」分享。她很謙虛地表示:「年輕出道從零開始,向標竿學習,從頭學起,要感謝所有罵過你的人;一流的人才因為成功者的驕傲往往倒的特別快,我們是二流的人反而活了下來;活下來的策略要依靠公司的價值;不是我們好就好,要大家都好!」
她在嘉義建廠、根留台灣發展國際化、在學校設立實驗室培育人才、跨界創新研發。她用「洋蔥」來比喻做事:成就一件事情,心要熱、手要黑、每個人多做一小步,事情就會成;她用龜兔賽跑5次的故事來強調把賺的錢用在員工身上的重要性:第一次認真的烏龜贏了驕傲的兔子,第二次痛定思痛的兔子贏了烏龜,第三次烏龜善用自己的優勢再次贏了兔子,第四次烏龜和兔子彼此合作一起贏得比賽,第五次有了新夥伴的加入,共好共贏。演講最後做了一個結論:「快樂來自做好事的期間有好多人陪伴、好多人成全、人生就無憾。」
企業的成功與人生的成功都是在追求快樂與幸福,但是許多人都誤以為,所謂的成功就是賺很多的錢、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與地位。為了獲得這些財富與名聲就必須把別人擊敗、一將功臣萬骨枯;等他們這麼做,也真的獲得這些之後才發現時間沒了、家人和朋友走了、健康也失去了,一點也不快樂,遑論幸福?真正的快樂來自做好事的期間,有好多人陪伴、好多人成全;真正的幸福是做一件無所求,可以幫助人、影響一個人的事。用這樣的理念投資在讓台灣未來更好更幸福的事情上是值得的,人生也無憾了。
陳董事長這場令人感動的分享,讓我想到一位在竹北開診所的醫生,他說他之所以選擇在竹北開業,就是因為這裡有許多為台灣的護國神山服務的人才。只要把這些人照顧好,他們就能繼續為台灣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所以他發願為了台灣要好好照顧這群人才的健康!
我習慣從自己身邊的朋友、病人身上學習不同且寶貴的意見,因為這些意見,總能讓我在短時間獲得啟發,靠我自己悟出來可能需要好幾年。我以前只理解到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要一視同仁,未能體悟到有些特別的人,能讓自己的生命成為一道光、照耀自己也照耀他人,這個生命創造的價值,超越了表面的平等定義!以陳董事長為例,如果我們能好好照顧像她一樣的企業家,那麼她就能繼續擴展她的企業、照顧更多個員工與他們的家庭、為台灣創造更多的商機、研發更多的技術,而且她還懂得用企業的方式去做公益、幫助需要幫助的弱勢、推廣更多的藝術活動,等於說我只要把這種活成一道光的人照顧好,我也是在做公益了!
請別誤會,每個生命還是平等的,並不是這群人的生命才有價值、其他人就沒價值了,這不是我的本意。我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做公益並不是單純捐錢或是捐物資才叫公益,讓已經做得很好的人能做得更好也是一種公益,把這群人聚集在一起,就有機會創造一加一大於三的奇蹟,讓他成功也等於自己成功了,這才是我想表達的想法。
真的是上了一堂充滿希望的課,謝謝陳董事長改變了我原本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