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上班族的隱形危機
與EECP療法的角色
文/康博診所醫師團隊
在我們日常的新聞版面中,癌症長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然而,根據2023年衛福部最新統計,因心血管疾病喪命的人數已悄悄超越癌症,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人因此離世。心臟病與腦中風不再只是年長者的困擾,越來越多年輕人也被列入高風險族群,尤其在現代高壓、久坐、睡眠不足的生活節奏下,心血管疾病的年齡層正快速下移。
預防醫學權威診所-康博診所的院長蔡時安醫師,近期上節目分享心血管保養方法,並指出:「很多人直到倒下的那一刻,才驚覺自己是高危險群。」心血管疾病的可怕,在於多數患者在發病前並無明顯症狀,而胸悶、喘不過氣等警訊,又常被誤以為是疲勞或壓力累積,因而延誤治療時機。
蔡醫師分享一位案例:35歲的科技業工程師,平時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三餐不定,偶爾抽菸應酬,是標準的「亞健康」族群。某天他因為頻繁胸悶前往就醫,經由檢查才發現冠狀動脈已阻塞68%,屬於中度阻塞,情況不容忽視。
這位年輕患者震驚之餘,決心改變生活方式,除了建立運動習慣,也接受蔡醫師建議,進行「EECP體外反搏治療」輔助改善血液循環。經過數週療程,他不僅胸悶感減輕,連平時爬樓梯、快走等日常活動也明顯較不費力。這樣的改善,讓他對心血管健康的重視從「有病才醫」的概念,轉變為「未病先防」的主動策略。
EECP(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中文名為體外反搏療法,早期用於心絞痛及心衰竭患者的輔助治療,目前已獲美國心臟學會與FDA雙重認證,逐漸成為心血管健康管理的新選項。其原理是透過氣囊裝置,在心臟舒張期同步對下肢進行節律性加壓,促進血液回流心臟,改善心肌供血,亦可促進新血管生成、增加血管彈性。過程無痛、無侵入性、不需住院,適合用作日常保養或慢性症狀輔助改善。
康博診所長年引進此療法,並依個別患者的狀況設計客製化方案,協助許多民眾找回生活品質,也成為台灣少數以預防醫學為核心導向的診所之一。雖然「預防醫學」這個名詞在過去相對陌生,但近年隨著健康意識抬頭,「保養血管比補腦補身更關鍵」的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
現代人對健康的認知已從「治療疾病」轉向「延緩老化」、「預防惡化」。蔡時安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並非無聲無息的沉默殺手,它是長期生活型態累積下的結果,高風險族群(例如三高患者、有家族病史者、抽菸族群等)更應該主動規劃定期健檢與
預防型療程。尤其像EECP這類療程,若能與運動、飲食控制等生活習慣搭配,將能有效改善血管年齡,讓心臟不再超負荷運轉。
我們無法控制遺傳與年齡,但可以選擇如何與身體相處。預防醫學並非高高在上的學術概念,而是實實在在地落實在生活每個小細節。從改變飲食、規律作息,到定期進行心血管檢測與循環改善療程,每一步都是與風險拉開距離的重要關鍵。
康博診所長年深耕心血管養護與預防醫學領域,曾榮獲第五屆品牌金舶獎「服務創新組」獎項,是全國首間榮獲此殊榮的預防醫學診所,至今已造福數萬人,擁有上千位見證者,包括金馬影帝李康生、武打明星陳子強及多位職棒球星都在康博的幫助下更加健康。康博診所也將持續努力不懈,希望為現代人充滿壓力與風險的生活中,協助打造一道穩健防線,幫助更多人找回健康,實現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