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達紡企業
在全球暖化與環保意識高漲的時代,時尚產業的碳足跡與廢棄布料問題備受關注。每年全球生產近千億件服裝,其中約9,200萬噸的邊角布料與打樣品成為廢棄品,多數直接焚燒,不僅增加製造成本,更加劇全球暖化。面對這個挑戰,SIMURGH以機能服飾品牌的創新精神,攜手社會大眾,共同書寫ESG(環境、社會、治理)與創意手編的全新篇章。
永續使命 讓時尚更環保
SIMURGH品牌由台灣紡織龍頭—達紡企業創立,專為國際知名品牌如黛安芬(Triumph)、華歌爾(Wacoal)提供高機能布料,如今更進一步開創自有品牌,結合彈力、排汗、快乾與時尚設計,為市場帶來兼顧機能與美感的舒適服飾。
然而,在布料製造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邊角布料與NG布。為了解決這些廢棄布料的環境問題,SIMURGH積極尋找創新解決方案,最終催生出「SIMURGH ESG 創意手編社團」,推動廢棄布料的循環再生,讓廢料重獲新生。
手編社團的誕生— 創新與社會參與的結合
SIMURGH創辦人黃國彭表示,創立「SIMURGH ESG 創意手編社團」的靈感來自一次觀賞Netflix影集《維琴河(Virgin River)》的經驗。劇中角色在小鎮咖啡館內邊聊天邊編織的畫面讓他深受啟發,進而聯想到SIMURGH機能布料的特殊觸感與廢布料循環再利用的可能性。
經過一番腦力激盪,SIMURGH團隊決定將廢棄布料轉化為可供學習與創作的素材,成立手編社團,免費提供學員場地、師資、材料與餐點,讓民眾能夠親手編織實用的布藝作品,不僅推動循環經濟,也讓更多人理解永續時尚的價值。
學員故事—手作帶來的改變
在臺東縣長濱鄉的長光部落文化健康站,長者們參與了手編課程,從整理布條、捲線到編織辮子繩,逐步學習手作技巧。隨著一件件作品的完成,長者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展示著自己的得意之作。
在學校的編織社,中年級的孩子們首次嘗試編織,製作飲料提袋。從整理線材開始,孩子們一步步學習編織技巧,最終完成了屬於自己的水壺袋。這些作品不僅實用,還展現了孩子們的創意與耐心。
幫助土耳其敘利亞難民婦女,織出希望
除了台灣本地的社區與學員外,SIMURGH更將這份創意手編的力量擴展至國際,協助土耳其敘利亞的難民。透過與世界公民中心執行長裘振宇教授的認同與支持,SIMURGH得以將邊角布料送至難民營,為數千位婦女提供手編藝品工作機會。
這些手工藝品不僅是實用的物品,更成為難民婦女謀生的重要來源。透過公益販售,她們能獲取穩定收入,改善家庭經濟狀況,甚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與醫療資源。透過這樣的國際合作,SIMURGH的影響力已經超越時尚領域,真正實現了社會公益與環境永續的雙贏。
「這份機會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學會編織後,我不僅能製作美麗的作品,還能賺取收入,支持我的家庭,這讓我重新找回了自信與希望。」——莎娜,一位受惠於此計畫的難民婦女分享。
如今,這些手工藝品透過全球各地的公益展售活動發揮影響力,不僅幫助更多難民受教與享有良好醫療品質,還讓永續時尚的理念深入世界各個角落。
創新,讓時尚成為一場永續革命
當每一位學員在課堂中用雙手編織出新的作品,當每一塊廢布料得以重新被利用,SIMURGH不僅改變了人們對於時尚與機能服飾的想像,也讓永續時尚的理念深入人心。這場革命,正在每個人手中展開,從台灣出發,走向世界。
SIMURGH——讓機能與時尚共存,讓創新與永續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