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昌堯醫學博士(中山醫學大學內科學教授、逢甲大學EMBA高階101、
(承387期P.24)
7. 維他命的角色
維他命C及E 因為具有抗氧化的功能,一直被認為長期補充可以預防癌症,然而,一項臨床研究卻發現長期補充維他命E,反而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同時,長期維他命C是否能預防癌症也沒有足夠的臨床證據。倒是高單位維他命C的治療被認為具有抗癌作用,推論其機轉是透過攝取氧化形式的維他命C,造成癌細胞內的ROS增加 (活性氧類: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促使癌細胞凋亡。另外,維他命C也可以抑制HIF-1 (缺氧誘導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及強化TET 蛋白(Ten-Eleven Translocation )的活性;而前者是細胞致癌病變的機轉之一,後者是負責細胞代謝與修復的重要蛋白。維他命B12(鈷胺素 , cobalamin)及維他命B9 (葉酸鹽, folate)是單碳代謝作用(one-carbon metabolism,以及嘌呤(purine)或胸苷酸(thymidylate)合成的重要因子,在小鼠的實驗中發現,限制攝取這有類的維他命可以有效地腫瘤的生長;同時,也可以增強傳統化療的效果。然而,老鼠身上的研究是否能運用到人類能需要進一步的證明。但是在人體的一項隨機、雙盲,長達4年的研究,的確發現補充葉酸的研究組比安慰劑組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會更高。
8. 腫瘤微環境與宿主的交互作用
有些癌細胞會操控其周圍正常組織的基質細胞(Stromal cells),利用它們來幫癌細胞製造各種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協助腫瘤生長。因此,要有效的使用「飲食限制治療」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就要取決於腫瘤細胞從其周圍組織的基質細胞取得這些被限制攝取的營養素的能力。例如:研究發現基質細胞能夠供給半胱氨酸(cysteine)給慢性淋巴球血癌細胞,協助它們製造穀胱甘肽(Glutathione)及抗氧化的防衛機轉,使得這類癌細胞更有能力對抗「活性氧類-誘導治療」(ROS-inducing therapy)。 研究也發現癌細胞本身就有能力驅動下列的「助癌」工作;例如:(1)血癌細胞能夠製造IGFBP7來促進骨髓基質細胞製造天門冬醯胺 (asparagine);(2)卵巢癌細胞能夠利用癌細胞關聯的纖維母細胞來增加麩醯胺酸 (glutamine)的製造;(3)胰臟癌細胞能夠刺激胰臟星狀細胞製造丙胺酸(alanine) 。而這些胺基酸都是癌細胞分裂、生長所需的重要養分,癌細胞既然能驅動這些氨基酸的製造,就會大幅降低「飲食限制治療」的效果。
9. 飲食限制對宿主免疫系統的影響:
雖然在老鼠及人體的研究發現生酮飲食既可以增加,也可以減少血液循環中瘦體素(Leptin,一種脂肪激素adipokine )的濃度,但是在多數的相關人體試驗中,瘦體素的濃度皆呈現減少的狀況。瘦體素在調節先天及適應性免疫的功能(Innate & adoptive immunity)中,扮演一個重要而且複雜的角色,瘦體素減少在小鼠的研究中發現會造成免疫T細胞的耗盡,以及負向調控細胞毒性體細胞(CD8+ T cells)的功能,進而降低小鼠對抗腫瘤的能力。同樣地,限制重要氨基酸的攝取也可能降低抗癌的免疫功能,在動物的實驗中,利用精胺酸酶-1 (Arginase-1)來耗盡體內的精氨酸(Arginine),會抑制免疫T細胞的增生;相反地,在食物中提供精氨酸可以藉由強化先天及適應性免疫力,來增加小鼠抑制腫瘤生長的能力。另外,透過飲食調控減少血液循環中的絲胺酸(Serine),會嚴重的降低T細胞增生與清除病原菌的能力。
英文文縮寫及名詞解說:
ROS:活性氧類(英語: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生物有氧代謝過程中的一種副產品,包括氧離子、過氧化物和含氧自由基等。
IGFBP7: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7 (英語: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7 )
生酮飲食:一種攝取大量脂肪、適量蛋白質以及少量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案。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細胞治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