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外婆教我的人生真諦

 
文/郭于誠醫師(EMBA高階10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放射腫瘤科助理教授)
 
剛滿101歲的外婆,2024年8月23日早上6:30,平靜地離開了我們、安祥地與這個世界說再見。
我一早起床正在準備今天的行程,手機突然響了起來,是我媽媽打給我,她說:「你阿嬤剛剛離開了。」回顧外婆的一生,出生於戰亂時代,但她的一生好像都沒有被這些戰亂所波及。自我對她有印象以來就是每天早上去東港鎮共和里跳土風舞、不熬夜、不喝酒、不抽煙,生活近乎教科書般地規律,甚至到了90歲還能自己走2公里的路去醫院拿藥。直到有一次被發現跌倒在路邊,從此才不讓她這麼做。
我們常常看到許多老人家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就不重視邊幅,隨便套一件衣服使得自己看起來很邋遢,而且比實際年齡還老。我外婆則不然,她身上沒有歐美名牌服飾,但她穿的衣服一定是自己買最好的布料,請裁縫師量身訂做,她說這種衣服可以穿幾十年不用換,總治裝費其實不高。也因為是量身訂做,除了更合身、更舒服之外。她自己就是最好的品牌,是她來襯托衣服的價值,而不是那些名牌來彰顯自己的價值。
她的兄弟姐妹幾乎都活到100歲,這暗示了我長壽秘訣其實很簡單,越能長命百歲的人不一定是越有錢的人,而是「能把自己照顧得越好的人」。能把自己照顧得越好的人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越能維持規律與好習慣的生活。而且越晚失去自理能力,也就越不會失智和退化。有一次在逢甲EMBA的餐會上與一位學姊聊天,她說自己除了事業要忙、還要接送小孩、帶父母去醫院看病,快累癱了。我笑著跟她分享外婆自己走路到醫院的經過,而我的父母親現在也80歲了,同樣自己坐公車去醫院看病拿藥。讓他們保持獨立自理並不與社會脫節的能力,只在必要的時候才出手幫忙,我說這是我對「孝順」的定義。學姊聽完後覺得非常有道理地猛點頭,回去之後也要這麼做,這樣才能讓父母親慢老。
這年頭要四代同堂已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我們做到了。雖然外婆的體力每天都在流失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是沒有什麼重大傷病、也幾乎沒有住過院、生日那天都還可以吃披薩和炸雞、直到過世當天早上還交代外慵幫自己洗臉,等外傭擰完毛巾回到房間才發現人已走了,難過地趴在外婆身上哭泣。告別式那天,我們也依照外婆的遺囑用Buffet的形式來舉辦,大家帶著參加家族團圓日的心情來送別外婆。雖說盡量不哀傷,當我媽媽看到外婆的骨灰要送入靈骨塔的時候還是禁不住情緒的壓抑而差點淚崩,我兒子們見狀就立刻一左一右攙扶住她並逗她開心。說真的,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人生、真正的人生勝利組!
這讓我想起今年初與版本書店謝宛婷醫師及Podcast「隔壁的桌子」主持人陳奕琳錄的一集「隔壁的桌子-本日休診」節目,我們藉由分享一本小說「獅子的點心」,談到癌症末期的病人並不一定只能選擇住在醫院、身上插滿管子、接受明知沒用卻恐懼不敢撤掉的無效醫療,假設這些醫療費用一個月要20萬元,那可不可以把這筆錢用來旅行?享用美食佳餚?預約全身精油按摩?用音樂與藝術來陪伴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最後日子過的開開心心呢?自己開心、身邊的人也就沒有壓力了,不是嗎? 
阿嬤,妳的一生完整了,謝謝妳最後讓我學到人生的真諦,這是無價的寶藏!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