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石油經濟退場的反撲浪潮 山雨欲來

文/黃正忠博士(化工74、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連續第三年在產油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9屆締約國大會COP29落幕了。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氣候大會,揭開序幕的是披上靄靄白雪的沙烏地阿拉伯沙漠,與去年杜拜COP28開議前迎來的強降雨大淹水,簡直如出一轍。在一個威權、沒有國際政治與金融地位的主辦國要喊出彌補低碳金融缺口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出資大國領導人紛紛缺席的狀況下,恐是緣木求魚。此次出席COP29的國際金融機構規模明顯縮小,幾乎早就注定大會雖以金融為主題卻無力搞定氣候金融缺口的宿命。
COP 29開議前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對全球的氣候行動釋出極為明確的訊號,大幅削弱巴庫會議的攻防力道,向未來川普政府靠攏選邊站的情勢已定,支持化石能源的保守勢力吃了顆超級補的定心丸。COP29果如預期進展有限,最大勝利者仍屬化石能源產業,成功阻絕杜拜會議COP28決議文中有關化石燃料從既有能源系統轉移的文字,再次出現在巴庫會議決議文及重要文件。
因公民團體施壓,聯合國氣候大會自2023年起規定每位與會者均須載明係透過那個單位報名。根據非政府組織「將汙染大戶踢出去」(Kick Big Polluters Out, KBPO) 的統計,COP28 有2400名化石能源產業說客進場,佔8.5萬與會者的3%;COP29 則有1770名,佔7萬與會者的2.5%,國際碳排放交易協會(IETA)為其報名43位居首,前十大報名的產業協會中仍不乏歐洲的工商團體。
在台灣,五個月來凱米、山陀兒及康芮三個詭異颱風,帶來史上最多天颱風假、兩百年一遇降雨量及洪災,菲律賓更是於11月在三週內有五個颱風來襲的悲慘新紀錄。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不減反增,相較1880年要能控制溫暖化1.5 ℃以內已機會渺茫。從京都議定書以來全球所有減碳承諾均無法達標,COP29要訂定更具雄心的減碳目標,除了意謂氣候變遷更具威脅與危險性外,其實意義已不大。已開發國家都開始受難的事實明顯下,淨零已是雄心的天花板,COP依然走坐而言非起而行的老路。
非歐盟成員的挪威將在25年領先全球成為第一個禁售燃油新車的國家,這個電動車已超過上路汽車五成以上、電動車佔23年市售新車已達九成、北海仍蘊藏豐富油氣化石能源、奧斯陸股市交易五成以上與化石能源有關的國家,原名Statoil的國營石油公司在新冠疫災前即更名為equinor (意謂來自挪威、兼顧經濟、環境與社會三重盈餘的新能源公司),成為離岸漂浮風場新技術的要角。挪威如何能夠進入能源與交通運具低碳轉型的主波段,肯定會是各國學習、效法與研析的對象。
2024年12月初筆者訪日參觀永續發展目標(SDGs)週與環保產品博覽會,會中展出大量木材應用在包材、傢俱、建材、各種先進建築技術與樓宇,已遠超過在台灣的想像。超過50年樹齡的經濟林,目前佔全日本森林的50%以上,日本政府的建築法規與各主要城市,積極強化提升木材在建築中的使用量,以達成提高新造林吸碳量及伐木建材化的固碳量,促進林業固碳自然解方的高效運用。
2024年12月初在韓國釜山落幕的全球塑膠公約第5次談判會議,如預期在川普當選後以破局收場,石油經濟退場與低碳經濟進場的角力正式宣戰,不會是一天二天,而將會是十年二十年。川普上任後勢必精彩,保護主義強勢登場,貿易障礙與關稅糾紛成常態,對氣候變遷不行動主義主流化等均將蓬勃發展。誰受害?誰受益?角力戰將讓我們看清楚誰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