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于誠醫師(EMBA高階10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放射腫瘤科助理教授)
圖/摘自網路
前幾個月接受邀請參加一個很有名的Podcast「哇賽心理學」錄製一集關於電磁波的節目。這個節目由一位心理學博士蔡宇哲所創立,他除了是心理學方面的專家之外,同時也是睡眠醫學方面的專家,我很喜歡他在這個節目中所追求的目標「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他希望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這個節目固定收聽的人數有近7000人,直到目前已經錄製了近400集節目。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電磁波和心理學有什麼關係?」問得好!我相信這是多數人共同的疑問,而我的回答是:「大大有關!」
或許大部份的人在媒體的渲染之下只知道電磁波是一種輻射、對人體有害、會使人罹患癌症等疾病、尤其是電磁波基地台更是大家眼中的嫌惡設施。總之,電磁波對一般人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再加上政治人物的推波助瀾使得大家避之唯恐不及。但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上述的論述是以訛傳訛的結果,對於電磁波的恐慌與焦慮更是無中生有。沒錯,電磁波是輻射的一種,然而輻射又可區分為「游離輻射」與「非游離輻射」,游離輻射能量較高、對細胞的DNA會產生破壞,醫院的X光機、電腦斷層掃描儀和核子醫學科的正子斷層掃描儀屬於游離輻射,平常要盡量避免非必要的這些輻射暴露就不會有事,通常都是因為病人有更需要處理的疾病才會需要接受這些檢查。這些設備都是被嚴格管制的;一般家裡的電器例如:收音機、微波爐、手機等所發出的電磁波皆屬於非游離輻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這些非游離輻射的致癌風險都屬於2B等級,也就是「無實際證據顯示有致癌風險」,如果是等級1就是有確切證據了,例如:抽菸就是!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天都煙不離身卻擔心手機網路會致癌,那你就是過度恐慌、本末倒置了!
主持人蔡博士請我送一句話給聽眾,我說「危險是真實的,但是恐懼是想像的!」我從來沒有說電磁波不危險,它確實有危險,能避免就避免;但是比危險更危險的是因為恐懼而拒絕去認識它。我們每天從輻射得到的助益遠比遭到的傷害還多得多,關鍵是當我們了解它之後就能適當地控制它,趨吉避凶,這樣就沒事了!
電磁波如此,我們每天經歷的挑戰與困境又何嘗不是這樣?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每天都在變」!想想看,我們每天經歷的危險從來沒有少過、不懂的事情一天比一天還多,如果我們因為恐懼而不敢挑戰,那我們就會被恐懼主宰自己的命運而停滯不前;我們無法避免危險的降臨,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學習與試煉來提昇自己的覺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危險到來之前做好萬全的準備;我們不會因為害怕危險而不去挑戰、但我們也必須避免過度挑戰自己無法承受的危險。
智慧不起煩惱、慈悲沒有敵人;當我們能透過謙卑的學習來提升智慧與培養持續並即時地因應這些改變的勇氣後,相信我,危險依舊是危險,你的智慧與勇氣會幫助你化險為夷、化危機為轉機!這才是面對危險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