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昌堯醫學博士(中山醫學大學內科學教授、逢甲大學EMBA高階101、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細胞治療中心」)
醫學的研究估計透過生活形態及飲食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預防30%-40%的所有癌症。但是,如果已經罹患癌症透過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協助癌症的控制或是提升對癌症的治療反應嗎?我在「免疫細胞治療中心」治療癌症患者時,最常被問到的也是:「醫生我有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吃?或是,我應該吃什麼東西來對抗癌細胞?」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研讀了幾十篇的最新論文,將在本篇及後續的文章中跟大家分享這些論文的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官方或學術機構針對癌症的日常飲食建議:
英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ancer research, UK)以及歐洲臨床營養及代謝醫學會(ESPEN)對癌症患者提供的飲食指引均強調「健康飲食以及適當的食物攝取」,綜合來說,與一般人的飲食建議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強調多攝取新鮮蔬菜、水果以及全麥穀物,同時限制脂肪、鹽、糖以及再製食物的攝取。這些建議,有說等於沒有說,因為官方或醫學會在設計飲食指引時,考量的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需求以及緩和癌症治療的副作用,而非建議患者哪一種特殊的飲食來協助消滅腫瘤。當然,這也意味著不能靠單一飲食調控來治療癌症。不過ESPEN還是強調癌症患者應該維持正常的卡路里攝取,並且採取高蛋白飲食。
二、癌細胞複雜的營養與代謝環境造成採用 「飲食治療」的困難:
通常癌細胞會快速成長與分裂,因此,它的代謝環境以及營養需求自然與正常的細胞不同。然爾,除了不同組織來源的癌細胞、圍繞癌細胞的周圍環境以及癌細胞對宿主新陳代謝的影響以外,癌細胞本身的遺傳基因(genetic)以及表觀遺傳基因(epigenetic)的交雜變化,是構成癌症代謝環境複雜的主要因素。這些複雜的代謝交錯產物,提供癌細胞成長、分裂、進展所需要的能量、養分以及氧化還原代謝的需求,使得癌症整體質量(biomass)得以快速的增加。另外,癌細胞除了會影響周圍間質細胞(stromal cells)的行為模式以外,也擅長使用或操作它們周圍的組織來提供養份。因此,腫瘤的微環境還有區域的營養供給能力,深深地影響著腫瘤的成長能力,以及他們對藥物治療的反應。然而,癌細胞的組織來源以及它們在組織器官的位置會是上述這些影響因子的重中之重。
三、飢餓以及卡路里限制療法:
雖然陸續有一些臨床研究利用卡路里限制(飢餓療法)來輔助癌症的治療,但是目前尚未有決定性的結果。這些方法包括:
1. 長時間的卡路里限制飲食:因為這個方法會造成患者的體重降低,所以就不太被推薦。
2.急性間歇性斷食及3. 短時程斷食:這兩個方法鼓勵患者在斷食後攝取足夠的卡路里來維持體重,所以比較常被採用。用「飢餓」來治療癌症的理論基礎包括:飢餓會導致血液循環中的糖、胰島素和IGF-1的降低,前兩者的降低被認為會減少細胞的分裂。
另外,IGF-1降低會導致它的結合蛋白(IGFBPs)增加,誘發一系列的保護機制來保護正常的細胞,包括誘導AMPK、抗氧化物質(antioxidants)的產出以及引發自噬(autophage)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