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真正幸福之所在

文/郭于誠醫師(EMBA高階10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放射腫瘤科助理教授)
 
 
還記得好多年前醫院長官指派我接下醫學教育部主任一職、負責院內各職類的繼續教育與教師能力提升等工作,最終目標就是通過醫學中心評鑑。在接下這個職務之前,我對這份工作的細節是一無所知的。過去的我主要是指導學生做研究、教學生如何當醫生,這些工作對我來說已是駕輕就熟、幾乎不用花大腦就能輕易做到;等我接了這職位兩個月之後發現我要指導老師如何去教學生、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進而培養更多熱血的教師,除了對這些任務有著不熟悉的不適應之外,更多的是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抱怨以及排山倒海般的拒不配合,這些負能量加深了我自己的煩惱「為什麼是我?」「又不關我的事?」「做這些事又不會加薪」等等……。即便百般不情願,我還是硬著頭皮做了。
不會怎麼辦?就想辦法去學啊!於是,我就去報名參加友院的教師培育課程。這次的課程改變了我原本的想法與態度,因為我看到一位已近退休之齡的醫師前輩很專注地指導底下的老師如何教學生判讀x光片,看得出來他非常享受這件事,完全沒有任何不甘願的表情。我正在思考為什麼他這麼投入而我卻無法找到熱情時,他突然像瞭解我在想甚麼一般轉頭對著我說「我們終有一天會老,會有必須交棒的時候;學生是我們的未來,把我們會的知識傳授給他們,以後就換他們來照顧我們。」我整個人醒了過來「對呀,我並不討厭教學呀,我討厭的是為了湊評鑑資料和升等的教學。」教學不該是死的,也不該只是為了應付評鑑而交差了事的;凡是交差了事的結果就是把自己也交差了事了。
教學應該是真心想要把經驗傳承下去、真心為台灣培育人才、為台灣種下希望的種子;等這些種子長大為一顆顆茁壯的大樹之後,年邁的我們才有庇蔭的地方,最後獲得最大好處的人還是自己!
更進一步討論,為什麼很多醫院或公司主管都不重視教學與人才培育呢?因為教學是一種長期的投資,無法短期看到成效;甚至我常常聽到許多領導人會抱怨「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培養一個人,好不容易成熟了卻離職,我再也不培養了。」各位千萬不要覺得做了白工或是在幫別人培養人才,因為路絕對沒有白走。教育的目標可以分為有形與無形的財富;短期目標或許是為了通過評鑑或是為了培養專業人才來幫組織賺更多的錢,這都是有形的;然而它真正長期的目標是為了幫助更多的家庭獲得幸福,是為了讓自己長出智慧;即使是為了短期有形的評鑑仍然可以借力使力、想出如何獲得長期無形資產的策略;即使培養已久的人才離開了你,未來他也可能與你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合作、共創雙贏。你所有的付出與努力最終都會以有形的財富與無形的智慧內化為自己的一部份。反過來說,一個不注重教學與人才培育的組織,長期是注定往下走的。
執筆至此,我突然想起以前曾經悟出的一段話:我們每天都會遇到許多煩惱,回應煩惱的方式不是用情緒、而是用智慧!煩惱不是不存在、而是不真實。用智慧去看煩惱,心就會有力量,心就不會被情緒牽著走。提升自己的智慧就能讓心長出力量;有力量的心才能獲得真正的清淨自在;清淨自在的你就會看到你要的答案。
提升智慧最好的方式就是靠教學。全心投入教學的人同時也是獲得智慧與收穫成長最多的人,也是真正幸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