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家神變公廟—漚汪文衡殿

 
文/王啟光(國貿62).圖/台南旅遊網 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1336
 
 
講到「漚汪」的地名,可能有90%以上的台灣人不知在哪裡,用中文、台語也都不會唸,正確讀音是歐紅二字的台語音。從台灣任何地方要到此處探訪,保證你買不到車票,高鐵、台鐵、公路局均不經過此地,只有在縣市未合併前的台南縣治下將軍鄉、佳里鎮、馬沙溝、苓仔寮之間的一個小地名,只有當年的興南客運汽車會在此停歇,買不到印好的車票僅有隨車的車掌小姐用手剪打洞才有此地名。此「漚汪」二字是西拉雅族古音「溪流」之意。
漚汪位於嘉南平原西部的倒風內海溪畔,早年此區域地理形勢未穩定之前,人口也都簡易居住隨河流轉向而遷居。可是文衡殿的關聖帝君神像卻來頭不小,他是原奉祀於福建泉州南安縣深潭里十八都,隨鄭成功渡海來台,於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即來到現今的將軍區嘉昌里李宅。先民李成追隨鄭成功來台,當時的兵將或百姓均會奉請家鄉的神明隨船保祐以安渡黑水溝,依當年風俗鄭氏是拜玄天上帝(俗稱上帝公)福建沿海居民係信奉媽祖,台灣西部沿海是拜王爺、千歲。能在364年前即祀奉關聖帝君在倒風內海亦是罕見之事。
在南台灣有許多王爺、千歲、分身神明,均會在被分火的家庭中受到崇奉,有些因家族分枝龐大、族人信眾頗多或家中神明會給鄰居共同奉祀而同享恩澤,有時會神威顯赫而為鄰里所尊崇。當年關聖帝君即因神恩普照眷顧鄰里,被附近居民建議闢建公祠。於清康熙48年(1709年)擇定現址吉地「獅弄球」建廟迄今。
說也奇蹟,有了大廟就有大德,從此神威浩蕩安境佑民,漚汪地區人丁旺盛、六畜興隆、庄容日盛、信徒廣增,為昭神恩在乾隆22年又增祀十餘尊神明眾神齊聚一堂,神恩廣被而成為地區的信仰中心。在日據時期或民國初到台灣均有借用廟宇或宗教中心做為公務用地或創立學校。倒是清光緒15年(1889年)文衡殿由地方先賢林崑岡武秀才,在廟內增建文昌祠、設立育英書院傳揚中華文化、宣化教育。但在甲午戰役之後台灣割予日本,林崑岡又聚集抗日志士以漚汪文衡殿為抗日基地與日軍激戰,雖因兵敗成仁但此地已列為日軍眼中釘急欲拆除,但日軍攝於神威卻不敢動手。
神威顯化普祐眾生必佑地靈而人傑。筆者在此將再增添一筆。文衡殿自民國五十年間至民國八十餘年,這三十多年由整建委員會主任委員戴再生耗資三百餘萬,贖地增建文衡大樓,並薦請其弟戴榮吉繼任主任委員,兄弟昆仲為本廟奉獻不遺餘力,戮力同心感動神恩,為了要升高廟基於民國78年4月4日卯時動工,吉時一至廟中鳴炮工作人員齊力提升廟基毫不費力信眾嘖嘖稱奇。更神的是時值孟夏大雨,鄰鄉大雨滂沱,唯漚汪一帶烏雲密佈,只聞雷聲不見雨滴實賴神祐。戴榮吉先生現年已九十一歲,身體硬朗、聲音宏亮,實為一位不老仁商。早年畢業於省立台南二中,再升學淡江大學終生努力研發,專利品目上百件。目前是國立台南第二中學的寶貝校友、學長,對學校、校友、後輩學子無限捐助是校友會的「校寶」。每年捐助給地區學校學生腳踏車無數,濟助學生解決交通問題。
西元2019年末新冠肺炎爆發初次由香港轉傳台灣,是時台灣不織布楚翹—康那香公司董事長有先見之明,預測大難臨頭,立即建請政府組織國家隊,專門製造口罩以阻止病媒傳染。當時建言還被部份意識形態者恥笑為「小題大作」,但他並不灰心還獨自出資帶政府官員到德國購買口罩機,將德國庫存全數買回還引起德國人訕笑,回台後部份留做拆解模擬製造新機器,並將大部份機器配給大廠加工製造。因此台灣2360萬百姓深受其惠不被感染,並有餘力製造新品贈予友邦國家打出了國家形象「TAIWAN CAN HELP」,因此在2020年接受長榮大學管理學院頒贈榮譽博士學位。
文衡殿還在塩份地帶成立了開基老三關聖帝君文化館,聘請台南市國風畫會創辦人蔡草如大師,在館內保留許多精彩文物傑作,展示關聖帝君忠義節操。並融入抗日志士林崑岡紀念館供後人景仰。
此次筆者親訪文衡殿並獲李成家族第十二世嫡孫李秉樞(目前為台灣大學博士生)先生,親捧傳承三百六十餘年的關聖帝君原塑神像,一起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