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誰來扮演 「企業生態經營模式」 的上帝角色?(下)

文/許士軍(逢甲大學董事、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書香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承375期……
 
由誰扮演上帝角色呢?
顯然地,在生物界中各種互利關係之產生,純屬自然;勉強說之,也許可以將其歸之於上帝或造物者之設計。但是在人類社會中,能否透過這種生態關係以獲得互利之效果呢?如果這種互利關係透過市場交易發生,它們就不是屬於生態關係。那麼,屬於生態關係的,由誰扮演這種主導角色呢?如果我們採取了本文開始所說的,這種生態模式,乃是企業為了實現其經營目的所採取之「經營模式」;這種角色,似乎應可認為是來自企業經營者。
具體言之,企業在動機和意識的驅使下,產生屬於生態觀念下布局構想,並採取某些相應活動,例如投資基本硬體設施,建置軟體網絡等,以創造一個環境以吸引或協助其他業者加入,因而使他們彼此間產生某種互利關係。
為了扮演這種角色,一般乃是由這一主導者,藉由所謂「燒錢」,創造有利條件,吸引其他業者,尤其是最後消費或使用者,紛紛加入。例如採取「訂閱制」,按照使用量付費,甚至免費,就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這筆初期投入可能是相當鉅大的,而且也不能期待立即產生收入收回投資。生態模式下,價值的真正來源,乃是來自所吸引的流量而產生的網絡效果(network effect)。從某種意義上,這種主導者,有如扮演上帝的角色,創造一個生氣蓬勃的環境,讓生物誕生和成長,產生互利行為。
 
政府、企業或個人
扮演這種主導者角色的,可以是政府、企業,甚至是個人。在此各舉一例。
首先是一個由德法兩國所發起的一個稱為Gaia-X的例子。發起人為德法兩位卸任的經濟部長,目的為建構一個屬於歐盟的數據基礎生態環境,吸引歐盟國家內之機構或業者,在這一生態環境內進行投資或提供各種數據服務,以建立歐盟國家的「數位主權」(digital sovereignty)。據知,這一計畫自2019年提出後,在第一階段已有多達130個專案申請加入,並有16個專案獲得通過。
其次,為台灣近年所出現的一個實例。某一金融控股公司,為了創造公益形象,吸引年輕客戶,並培育優秀人才,推動了兩項計畫:一為贊助職棒運動,包括建造一國際水準之球場開放供比賽使用,以及設置一訓練基地,自國外聘請大聯盟專家擔任教練。另一則以集團之名,辦理一家與金融有關之專業學院,為集團培育人才。在當前大學面臨少子化之威脅下,由於這所學院獲得公司支持,透過獎學金及提供就業機會,得以吸引優秀學生就讀,增加極大競爭力。
自生態模式經營觀點,將本來在並無關聯性之金融業,棒球運動和大學三者間建立生態關係。彼此之間,既是受惠者,也是施惠者。
第三個例子,乃由某位職籃運動熱心者擔任主導者。首先,由他以本身在這方面的專長和人脈,說服並爭取某些企業支持並贊助職籃球隊,投資興建球場及相關設備。再則,他爭取觀光旅遊業者將比賽活動納入旅遊行程。這樣,透過產業界、職籃和觀光旅遊三方面之合作,不但使最近台灣職業籃球運動蓬勃發展,而相關業者與觀光旅遊業亦彼此受益匪淺。
據稱,這一模式還帶來一個令人意料不到的效果。此即在支持此一活動之家族企業集團內,由於年輕各房各代接班人間共同支持這一活動,因而增加彼此互動機會,產生共同興趣及話題,有助家族成員間之和諧和向心力,這也可說是在生態模式下所衍生的一種好處。
 
企業生態經營模式之governance機制
最後一提者,此種生態模式係由主導者所創設而非自然演進,因此為促使互利關係得以發生並擴大,參與者之間必須建立或採取某些協調溝通等governance機制。由於這一層次之問題,已超出本文範圍,故未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