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我可能錯了——— 面對生命的可能反思

 
文/郭于誠醫師(EMBA高階10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放射腫瘤科助理教授)
國際巨星於2023年7月5日晚上,CoCo李玟因為長年為憂鬱症所苦而選擇在家裡輕生的消息震撼全球,一位這麼優秀的歌手從此離我們而去。同年的9月2日,我又從大學同學口中聽到另一位優秀的同學(和我一樣姓郭)也因為憂鬱症而輕生。聽到李玟的消息時,我剛好看完「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作者比約恩原本是位人人稱羨的企業家、擁有很棒的學歷與工作,卻在人生高峰時選擇出家、到森林寺廟成為一位森林僧人;還俗後也曾經歷18個月的憂鬱症,後來靠著自己17年修行的冥想與靜坐才逐漸脫離憂鬱症、重新找回自己,甚至還結了婚。遺憾的是,後來又被診斷ALS漸凍症的絕症,遭遇這樣的打擊不可能毫無情緒,但是他還是能用自己的方式來面對自己、「成為你在世界上最想見到的樣子」。比約恩已在2022年1月離開人世,但他留給世人好多金句,其中就以這一句最中肯又有力!同樣的,李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她也留下了許多精彩的作品,而這些作品會一直陪伴我們活下去。我同學呢,則是一生認真又風趣,同事口中的「郭氏幽默」救人無數,他和李玟同樣用另一種方式活了下來,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其實,在我的書《對話:大郭醫師的癌症診間微光故事》中第五章節開頭,有一張握手的圖片。我在多次的演講中都有提到這張照片,他是我罹患憂鬱症的家人,我們也曾經歷家人自殺被救回、救回後更無助的過程。也因為自己曾經是癌症與憂鬱症患者的家屬,我很清楚不要對癌症與憂鬱症的病患說:「你沒事啦」、「你一定會好的」、「你一定要加油」這種話;也很清楚當家裡有人罹患憂鬱症,千萬不要覺得很丟臉、不敢讓鄰居知道,這只會讓病人覺得他被放棄了(當然,病人本身當下被困在自己的世界中,可能已經不在乎這些事了;會在乎旁人觀感的其實是患者旁邊的家人)。這些都是看似無心、實則充滿絕望的無情攻擊!沒遭遇過的人很難體會其中的心酸。有人會藉口說:「我又不是醫生,我不會。」,也有人會自責說:「如果我是醫生的話,結果就不會是這樣了」。相信我,即使我和我太太都是醫生,當下一樣做不了什麼事,能做的就是握住病患的手、陪伴他、讓他感受到支持、沒有被放棄,讓他知道他「永遠是我們的家人」!
有一次,一位乳癌病患回診追蹤的時候跟我說她剛好在開車的時候聽到我接受採訪的廣播節目,她把車子停在路邊哭泣,因為讓她想到當醫生的哥哥每天在醫院認真工作、用盡心力救人、最後卻因為過度勞心勞力而罹患憂鬱症。她眼睜睜看著最愛的哥哥在某一天的晚上從自家陽台縱身而下,她完全無法原諒自己,明明哥哥就在眼前卻來不及拉住他,也無法原諒讓她哥哥生病的人事物,「哥哥一生救了那麼多人,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局?這公平嗎?」。『一生都在救人』應該就是這位哥哥留在妹妹記憶中永遠的模樣。我除了跟她分享我自己走過的這段路與這張圖之外,也同時跟她說「妳可以不原諒任何人,但是妳一定要放過妳自己。我相信妳哥哥如果現在還在世,一定不希望妳這樣折磨自己。」她點點頭,跟我說聲謝謝。說這些話的時候,其實我能為她做的很有限,如果當時我已經看過這本書,我一定會送她一本,或許就可以幫到她了!
死亡到底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如果死亡就像樹葉終有一天會落到地面一樣的自然,那我們究竟是懼怕著甚麼?或許生病本身就只是生物迎接死亡的一個方式而已。我們最愛的人並沒有不見只是變成另一種樣貌、用另一種方式活在我們的記憶中;我自己又想用什麼方式來安排自己的最後一天?我希望親朋好友記得的「我」是什麼模樣呢?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現在就要開始思考了!謝謝這一路上教我學習如何看待死亡的病人與家人。RIP,李玟、郭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