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漫談 台灣王爺廟的由來

文/王啟光.圖/轉載台南旅遊網(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466)
 
參加了兩天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的「文學季—城外溯源」(2023年7月1、2日)。幾位大師暢談了府城近200年的發展緣由及宗教信仰,其實鄭成功於西元1661年率部將攻打在大圓(台灣)的普羅民遮城與熱蘭遮城,建立承天府迄今已有363年,但近200年才是台南府城的建城精華。
台灣的民間信仰大致可分為北城隍(台北大稻埕城隍祭)、中媽祖(鎮瀾宮、朝天宮、奉天宮、南瑤宮)、南王爺(南鯤鯓五王廟、麻豆五王廟、台南普濟殿等),這些廟宇都在各地創造了在地信仰,也傳承在地文化。
首先談到王爺廟的由來,幾乎都是在台灣的西部沿海聚集了最多廟宇,且一間比一間大,這要緣由於他有另一名稱“代天巡狩”。那又為什麼都會建廟在海邊呢?(雖然有些廟目前不在沿海,但早年曾文溪未氾濫前,此地也都在沿海)相傳這些王爺的神明,他們會有此神職,都是一些功在朝廷或為民犧牲的偉人被冊封,並受到大陸沿海城市的居民所崇祀。可是早年民智未開,醫療不發達、常常有疫情流行,造成百姓集體死亡而民心惶恐。當地未染病的人就認為是祖先積德或本身功德無量才能逃此一難,另一些大病未死再生的百姓就認為,是敬拜了當地的某位神尊才得到庇佑,而產生了崇拜感。這批倖存的人就祈求神明把這些瘟神趕走、帶走,於是辦理法會並雕刻一尊神像,在法會之後將神像請到小舟上,並做了一些紙人當瘟神被押到船上,且要備辦糧食紙錢供做旅費,再到海邊放行,由神明押走、趕走這些惡煞,結果很神奇的就得到平安。
被放洋的小舟載著神明及瘟神漂洋過海,沿黑水溝渡過了台灣海峽,一些半路翻覆或被吹走的小船就真的被瘟神消滅了,而這些為百姓安寧而犧牲的神明就再昇天受冊封了。倒是有些小船能漂過海溝而到台灣南部海灘擱淺。在當時台灣的老百姓認為,神明把惡煞帶到沿海地帶是不吉祥的,根本不敢靠近,又怕此船帶煞登陸,就在旁邊以竹篇加以圍住(類似在建醮活動豎燈篙,在下面一米多的高度也要圍竹篇,以防小狗去小便)。
這位遠渡重洋到達台灣沿海的神明,在當時是沿海百姓既恐懼又崇敬的神明,不敢迎上岸只好放在海邊吹海風,小船上的神明只能曬太陽渡日如年。過了幾年當老百姓發現此神明並沒有帶來噩運,也沒帶來瘟神,就地為他蓋個草寮遮風避日、擋風雨,久而久之就慢慢的草寮變木屋,木屋改磚房,再建大廟。由台南到高雄茄萣短短十多公里就有九間大廟拜王爺。由於這些神明都是外地漂來的,有些神像上刻有姓名,有些沒刻名號,更有許多互不相同的名字或不同姓氏,所以台灣的王爺幾乎成了百家姓,例如:薛、雷、蕭、包、張、李……;但台灣南部幾乎以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的的組合較多,也有以不同的三個姓合祀,稱為三府千歲的廟宇。由於王爺信仰屬於道教,神明是由古代名人冊封而來因此系統較為繁雜,往往會發現不同的二家廟所供奉的同為張府千歲,但主神的名字不同,僅是同樣姓張。因此他們會各稱我們的神明是“不同脈”。
王爺的姓氏如屬較罕見的就比較容易被附會,如雷府千歲就叫雷萬春、蕭府千歲是蕭何、薛府千歲是薛仁貴、包府千歲就是包拯。但是就只有王姓較少看到王府千歲。而各姓王爺也各司其職,容以後有機會再介紹。更好玩的是連王爺當初坐來的小船也會演變成王船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