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食醫助行‧共善偏鄉

文.圖/侯勝宗博士(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服務創新與行動設計中心主任)
 
行政院農委會於7月20日–21日二天在台北主辦了一場以「食物浪費」為主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探討如何藉由強化韌性和數位化來減少全球的食物浪費,有超過40位以上的APEC會員國代表和上百位國內與會者參加了二整天討論。筆者代表逢甲大學發表了一場「食醫助行」演講,介紹台灣獨特的偏鄉惜食物資接力創新模式,本文和所有讀者分享,這項富人文感動的偏鄉共善移動創新服務。
 
南迴公路惜食接力
食物浪費(food waste)又叫食物廢棄物、食品廢棄物、食物耗損、剩食,意指被丟棄、損失、或尚未被使用的食物。造成食物浪費或耗損的原因很多,從上游生產、中游加工、下游零售或消費者等階段,均有可能發生食物浪費或剩食。筆者近年因為投入台東偏鄉移動研究,發動了一個長達239公里的「食醫助行」惜食物資接力實驗方案,邀請裕隆集團、1919食物銀行(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台灣微光行動協會和南迴健康促進關懷協會等四方協力合作,以三段式接力,將高雄的某美式大賣場惜食物資,沿著台東最南端的達仁鄉送到最北端的長濱鄉南溪部落,做為文健站老人共餐和教會兒童課輔班的營養晚餐。前一陣子願景工程基金會也派出記者和攝影團隊,為這長達239公里的食物接力,做了完整的全記錄。
 
1919大竂食物銀行
偏鄉「食醫助行」移動創新方案,是逢甲大學繼多年前投入偏鄉就醫接送研究與社會實踐後,另一個大膽嘗試;只是這次載送的不只是高齡長者就醫,而是如何用最短時間,將即將過期的(實)食物,送往原偏鄉做為社會救助物資,同時搶救食物和貧窮。其中最困難的不是運輸距離,而是運送過程中,如何確保不同食物溫度(常溫、冷藏和冷涷)和相關食安議題。特別是絕大多數的過剩食物是發生在台灣西岸城市的大賣場,但東海岸原偏鄉才是極需物資的貧困地區,所以我們決定用「接力式運輸」的數位追踪與分散式物流,來進行惜食物資的三階段接力。
 
食醫助行偏鄉接力
一、第一段物資接力:從高雄出發,將來自大賣場的惜食,用冷涷卡車在屏東與台東交界的南迴公路雙流落部進行「貨不落地」車對車接力運輸,由另一台冷涷卡車接手送往台東市1919物流倉庫。同一時間,南迴健康促進關懷協會也派了一台七人座小車來接收惜食,由他們直接將食物送往達仁鄉各文健站,做為長者共餐之用。
二、第二段物資接力:善用要前往成功鎮接送長者就醫之長照特約空車,將重達數百公斤的常溫食品和部份冷涷食品放在車用冰箱內,從台東市倉庫經由台11海線,送給沿途約九家的教會服務中心,做為兒童課輔班的營養晚餐或供應給部落文健站。
三、第三段就醫接力:之後,這台特約長照車輛,回程再載送偏鄉部落民眾下山前往台東市區就醫或購物辦事,充份發揮偏鄉交通的多元運輸功能,減少回頭空車與碳排放。
這項「食醫助行」多元運輸實驗計畫,係用移動力來帶動偏鄉地方創生與社會福祉。為了讓原偏鄉可以長出多元的共享移動服務,筆者和1919食物銀行花了近一年時間,研發出這套全雲端的分散式物流調度平台和車隊管理APP,好讓1919食物銀行可以有效管理全台灣七個倉庫、十幾台貨車,和超過1500個服務據點的物資追踪與數位記錄,用最少運輸成本來共享車輛,提升偏鄉惜食運能與調度效率。
下一階段,我們盼望可以結合跨部會的公部門預算或逢甲校友企業的ESG/CSR資源,介接偏遠地區的基本民行接送與長照交通服務,解決原偏鄉長期因為缺乏公眾運輸的「貨進人出」移動困境。當然更衷心期待,藉由這次的APEC食物浪費國際會議,讓世界看見逢甲大學獨特的偏鄉創新與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