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肺部GGO (毛玻璃狀霧化陰影)是什麼?你在怕哪端?

文/曹昌堯醫學博士(中山醫學大學內科學教授、逢甲大學EMBA高階101)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細胞治療中心」
世界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在2011年發表一篇美國的研究顯示,在一項有53,454人參與的前瞻性、隨機分組的研究中發現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lowdoseCT)比使用一般的肺部X光做為早期肺癌篩檢,可以減少20%的肺癌死亡率。之後,有許多相似的研究發表證實LDCT是一個有效而安全的肺癌篩檢方法。2015年台灣醫界聯合訂定「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建議下列三種高危險族群定期做LDCT肺癌篩檢。
1.年齡介於55-74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且目前仍在抽煙,或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
2.一等親,或是家族內有一位以上的肺癌病患。
3.有肺部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氡氣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如:石綿)的民眾。
除此之外,由於早期癌症篩檢的風氣漸起,有許多民眾接受LDCT的肺癌篩檢後發現肺部有GGO(毛玻璃狀霧化陰影),因而大為恐慌,本文將詳盡為大家解說。
 
(ㄧ)肺部GGO 是什麼?
GGO(GroundGlassOpacity)有多種中文翻譯,最常聽到的是毛玻璃狀結節,比較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毛玻璃狀霧化陰影。GGO是胸部X光檢查或電腦斷層掃描的一種影像學上的病變描述,它們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氣道內的空氣被液體取代、氣道塌陷、肺纖維化或腫瘤。在電腦斷層掃瞄影像下,這類肺結節的邊緣或內部呈現不規則,霧霧的、像棉花狀,猶如一片毛玻璃在肺組織內,所以被稱為毛玻璃狀霧化陰影(GGO),若為邊緣明確且內部呈現實心狀態的話,就會被稱為實質肺結節(solidpulmonarynodule)。一般的胸部X光檢查不容易發現一公分以下的GGO,所以肺癌的早期篩檢要靠LDCT。CT為利用X-ray在特定軸面旋轉照射人體而由對向的偵測器接受訊號,藉由不同照射角度透過人體後所測的訊號組合sinogram 重建斷層切面而產生影像。所以可以避免一般X光片的死角,且對於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最小可以抓到0.3公分的病灶。卻也因為太敏感,根據研究發現使用LDCT檢查時,發現肺部毛玻璃狀結節的比例約20%~25%,但是其中僅約1%~2%是腫瘤。
 
(二)形成肺部GGO有哪些原因?
形成肺部GGO的原因非常多,也因為形成原因不同,在電腦斷層掃瞄的影像上會呈現許多不同的型態,包括:瀰散型、結節型、小葉中心型、馬賽克型、crazypaving 等等。因為我們擔心的早期肺腺癌大多以單一或多個「結節」的型態來表現,所以多數胸腔科醫師會直接將GGO(毛玻璃狀霧化陰影),稱為毛玻璃狀結節。據此,本文僅針對形成結節型GGO的原因進行說明,而不討論其他型態GGO的形成原因。一般將結節型GGO的形成原因分為(1)良性;包括:結核病、麴菌或隱球菌感染、諾卡氏菌感染、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局部肺間質纖維化、肉芽腫性多血管炎、IgA血管炎、組織性肺炎、肺部挫傷、胸腔子宮內膜異位症等;(2)惡性;包括:原位肺腺癌、肺腺癌、非典型腺瘤性增生或其他良性腫瘤等。通常在影像學上發現惡性腫瘤具有下列特質:更多的實質化特徵(moresolidfeatures)、尖尖的外貌(spiculatedappearance)、鄰近的肋膜回縮(retractionofadjacentpleura)以及血管的紋路增加。當結節大於1.5公分時,要直接考慮侵襲性肺腺癌。 
 
(三)肺部GGO 會有什麼症狀?
絕大多數惡性的GGO都沒有症狀,通常是在進行LDCT 肺癌篩檢或是因為其他目的進行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時意外發現的。至於良性的GGO,若是感染以及血管炎引起的可能會出現咳嗽、咳血或發燒等症狀,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會以咳血來表現,局部肺間質纖維化則大多沒有症狀。原則上GGO的症狀與症候會因為形成的原因不同而不同;另外,瀰散型的GGO因為侵犯肺部的範圍較為廣大,所以症狀會比較明顯,包括:呼吸困難、咳嗽、咳血等。
 
(四)肺部有了GGO 該怎麼辦?
 當首次發現0.6公分以下的結節時,胸腔專科醫師大多會建議3-6個月後再進行一次LDCT檢查,因為正如前文,判斷結節是否為惡性腫瘤也不只有看大小,還要看其密度、邊緣性狀等,這些都得倚賴醫師的臨床經驗與能力。有經驗的醫師可以更準確的判讀這個或這幾個GGO惡性的機會,再做出下一步檢查的安排,例如檢驗結核或黴菌感染,或單純建議下次追蹤LDCT的時間。0.6公分~1公分的結節,要先判定有多少惡性的可能,若醫師研判偏向惡性但不是那麼確定,可以觀察3個月後再做一次LDCT,必要時可以讓病患先服用抗生素兩週,觀察有無變化,以排除感染發炎造成的可能。3個月若結節沒有變小或消失,可以依據患者的年齡及健康狀況,考慮切片或直接進行胸腔鏡手術切除,或者至少每6個月進行LDCT追蹤。若醫師研判趨向良性,仍然建議6-12個月定期追蹤。至於1公分以上結節,若是醫師判定傾向惡性腫瘤通常會建議進一步處理,可以先切片確定診斷,或直接進行胸腔鏡手術切除病灶再做病理檢驗確認。如前項,若是判定良性,仍然建議6-12個月定期追蹤。值得一提的是,臨床上發現,有鼻子過敏和氣喘的人肺部容易有痰或慢性發炎,肺部影像報告容易被寫成有結節,此時,對於這些細小的結節可以選擇再觀察,釐清是否為腫瘤。
 
建議: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一般人建議40歲時可做一次LDCT篩檢,若正常,之後每3年做一次即可。若有肺癌家族史或抽菸史超過30包年,則建議提早至30歲就先做一次,之後視狀況每2、3年做一次。LDCT追蹤檢查不只是追蹤既有的GGO有無變化,同時也要注意有無長出新的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