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請別誤判歐盟的低碳淨零政策

文/黃正忠博士(化工74、KPMG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亞太區負責人暨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系統性淨零,誰有經驗?世界上誰都沒有!所以這確定是一條摸索之路。各領域都面臨革命性轉型才有機會淨零,所以抗拒變革的力量大不大?鐵定大!所以這必須是一條推拉迂迴之路。沒錢萬萬不能,邁向淨零必須比誰有更豐沛賦能的資本,無論是公部門或私部門,誰有這個能力?只有金融業能在這條路上挑得起大樑的角色。淨零需要各領域突破性的科技,要能創造顯著節能減碳效果的技術門檻高嗎?絕對高,所以這是一條化科技為國力的競爭之路。
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但是可以確定知道的是,不走淨零之路全球將面臨空前危機,極端氣候將會是人類氣候行動夠不夠力的關鍵指標(KPI)。此外,筆者最怕台灣誤判情勢,對低碳轉型趨勢訊號看走了眼。
範例之一在2022年6月,先前一年半在台灣廣為討論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也就是碳邊境稅),有戲劇性的變化。CBAM提案在六月上旬的歐洲議會被否決了,連極綠的左派也投反對票,退回再議。當時有不少人心想,你看吧!哪有這麼簡單就課徵碳邊境稅!沒想到才過二週再次投票,卻順利通過了,結果是不僅進口產品的清單類別擴大,從原先的水泥、鋼鐵、鋁、肥料、電力五項商品,增加了高分子、有機化學、氫與氨,而且碳排放源從原先僅限直接排放的範疇一,擴及用電與蒸氣和熱源的範疇二間接排放,正式實施期程從2026年延至2027年。換言之,先前的否決是因為管制規模不夠大,課徵範圍不夠廣。2022年底歐盟更決定將鋼鐵下游的螺絲、螺栓等產品也納入,且目標在2030年將所有歐盟碳總量管制與交易體系(ETS)所涵蓋之產業商品均納入,歐盟充分展現對低碳貿易的魄力。
範例之二為2022年7月上旬歐洲議會投票通過支持將天然氣及核能列為環境永續的「綠能」,引起世界一陣譁然。2022年初歐盟就有此提案,沒想到俄烏衝突帶來的歐盟能源危機,瞬間煮熟了這個提案。有不少人心想,你看吧!哪有這麼簡單就放棄核能!
俄烏衝突後歐盟快速推出REPowerEU的能源開發方案,目標為2027年去除對俄羅斯化石能源的依賴,並在2030將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25%,而且編列了超過六兆新台幣的預算。歐盟強調將核能與天然氣納入綠色能源的政策是有限制條件,特別是在歐盟「2030年之前至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5%,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的氣候目標下,每年需要約3,500億歐元投資,核能與天然氣是重要的過渡期能源。
範例之三為歐盟2035禁售傳統內燃機引擎的新油車的爭議,歐洲議會於2023年2月14日投票通過2035年禁售燃油車。法案本應於3月7日經理事會投票後就可以正式通過,然因為德國與義大利等國反對立場堅定而延後投票。德國主張使用e-fuel的新車可以續賣,義大利則主張使用生質油的新車可以續賣。e-fuels是利用再生能源電力,將氫氣和捕捉的二氧化碳合成液體燃料。有不少人心想,你看吧!電動車不是王道,哪有這麼簡單就放棄燃油車!沒想到2023年3月28日歐洲理事會投票正式通過2035禁售燃油新車的法案,只有德國所提議的e-fuels新車得到豁免。
當台灣以為歐盟在能源與氣候政策上又退讓了,結果其實總是在困頓的環境下又向前跨出一大步,真希望我們總能看出眉目,不再躲在「台灣國情與別人不同」的藉口之下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