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大樹與種子 —鼓勵在工作中正在成為燈塔的你

文/郭于誠醫師(EMBA高階10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放射腫瘤科助理教授)
 
在        2022年7月1日上午,我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原來是一位80歲的爺爺打來,說要買我寫的書《對話—大郭醫師的癌症診間微光故事》寄給美國的家人,原因是因為他看了那天剛出刊的第206期「中國醫訊」,裡面有一篇文章是在介紹我的書,因為他的家人剛罹患癌症,希望我的書能幫助到他的家人。
我們電話中聊了一下,發現他就住在我家附近,而他也希望我給這本書簽名,因此我們約好後天我親自把書交給他。其實,我當初根本沒想到有人看這本「中國醫訊」的時候會注意到我的文章,更沒想到真的有人看了以後會打電話跟我買書。所以當我聽到對方是一位80歲長者的時候,心裡真的很開心。
時間來到約好的那一天,我沒見到他本人,他的孩子代替他前來拿書,原來他受傷了。沒關係,我一樣把書交給他、並請他傳話給爺爺,祝他早日康復。
這件事也讓我想到五年前,那時候我還在彰化秀傳醫院擔任醫學教育部主任,負責培養醫院中負責教學的師資。當時全院沒人想承接這個職位,副院長來詢問我有沒有意願?而我呢,當時根本不知道這個職位的職責到底是甚麼就答應了(後來知道也太遲了,頭已經洗下去了,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洗下去)。就這樣一群組員們在我的帶領下(其實是很有經驗的小組長在帶領我) ,陸陸續續推動了許多計劃與項目,甚至還參與了秀傳醫院40年來第一次申請醫學中心的戰役。雖然後來沒有成功晉升醫學中心,但也已經從本質上改變了醫院的傳統文化。有一次,小組長很沮喪的跟我抱怨:「主任,我們這麼多年來用心培訓了好多種子教師,撒下了好多顆種子,結果幾乎全部都陣亡,依然是沙漠一片,這些種子教師經過培訓後依然沒人想投身教育工作,我真的好無力。」我回答她:「沒錯,我跟妳看到的情況一樣,確實像沙漠一樣我能理解妳的無力感,但是我並沒有感到難過。」她很驚訝地看著我:「為什麼呢?明明100顆種子可能只有1顆發芽,其他99顆都陣亡,主任你為什麼不會難過?」我告訴她:「因為我知道這顆發芽的種子以後會長成一棵大樹,而這棵大樹的底下會庇蔭更多準備發芽的種子。妳把專注力放在99顆失敗的種子上,妳就會感到無力;而我沒有把專注力放在99顆失敗的種子上,反而是專注於培育那顆發芽的種子,用更多的心力去栽培他,看著他慢慢地成長就會讓我感到開心,所以我不覺得難過。」她陷入沉思,我又繼續說:「其實妳已經成功培育一顆種子了,妳知道嗎?」她更疑惑地看著我。「就是我啊!我就是妳培育出來的芽啊,妳不知道嗎?我在還沒承接這個職位前也跟其他人一樣覺得推廣醫學教育和培育教育人才跟我無關,等到我心不甘情不願的開始做了以後,我從妳的身上感受到那股捨我其誰的熱情與使命感,所以才有了現在的我啊!」她才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她的努力沒有白費。
這顆發芽的種子—就是我,後來雖然離開了秀傳醫院,但是我仍然這段時間訓練的能力繼續耕耘醫學教育,甚至現在運用到病患與家屬身上,還出了一本書,從一位醫師變成了作家。沒有那幾年的歷練就不會有現在的我。
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相隔了五年,但道理是一樣的,我當初在「中國醫訊」上刊登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沒有期待能改變每個人,但是只要能幫助到一個人,那這個人就有機會成為那顆發芽的種子,未來就可能看到改變,就像我書裡面的60個小故事,每個小故事都是點點微光,如果能聚在一起就能成為一座燈塔,指引徬徨無助的人往前走,哪怕只有一位也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