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邁向數位時代的 「生態領導」

文/許士軍 (逢甲大學董事、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書香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多少年來,人們對於所謂「管理」的認知,主要受到法國企業家費堯(Henry Fayol)的影響,從功能性(functional)觀點,將管理區分為「規劃」(planning)、「組織」(organization)、「領導」(commanding)、「協調」(communicating)與「培訓」(cultivate)五種性質不同的活動。儘管日後人們對於類似這種功能的分類,未必和費堯所採的相同,但基本上這種對於「管理」的理解,已經成為普遍接受的知識,幾乎認為它們就等於「管理」。
不過,在本文中,將特別選擇其中一項有關「領導」的功能,探討它在數位時代下的意義和角色,之所以特別這樣做,是因為在數位化時代下,這種功能已發生極其基本的蛻變。
 
領導即是管理
首先將領導視為一種「子功能」(sub-function),事實上是根本限縮了領導的作用。隨著外界環境劇變,尤其數位時代到來,任何組織能否生存和發展,端視其能否適應環境而蛻變,因而帶動經營上的策略革命,此即由謀求靜態的「效率」,提升為追求動態的「效果」。
在這情況下,領導自傳統管理各「子功能」中脫穎而出,和策略結合,成為帶動其他子功能的引擎。我們幾乎可以說,「領導就是管理」。
如今,世界進入數位時代,由於網路和數位科技的突飛猛進,使管理的核心作用,由「強連接」進入「隨連接」,使領導的意義和角色又發生另一層次的「蛻變」。
 
領導者的不同組織角色
在沒有談到數位時代下的領導這個主題之前,讓我們先從一般性觀點來看領導在一組織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其中包括:
●屬於開創性質者,以某種新創的想法和做法,開創事業新局,屬於創業性質(entrepreneurship)的活動。
●屬於規範性質者,此即是指揮,協調或評估組織內其他成員的行為,使他們所做的能夠符合組織所決定的方向或內容。所追求的,屬於「規範」(regulator)的角色。
●屬於整合和協調性質,此即,隨著一機構規模擴大、業務複雜,使得達成任務之途徑或手段多樣化,此時有待領導者居中扮演協調配合功能。所擔負的,乃是一種「協調或整合」(coordination or integration)角色。
●此外,一位領導者也必須直接或間接代表組織與外界進行溝通或談判,以謀求本身最佳利益。
從永續觀點,一位領導者所應貢獻於組織者,還不限於他在職期間所扮演的角色。為了延續組織的生命活力,他還必須增加另一項培育未來的領導者或接班人的重要角色。
當然,以上所列各種角色,必須由人擔任,稱為領導者。這位領導者,在擔負上述不同角色中,何者為重或輕,不能一概而論,必須視情況而定,這也是一位領導者必須自己透徹了解,予以適當把握。
 
傳統領導角色的內在矛盾
在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不同的領導角色中,其中兩種角色:「變革者」和「規範者」,在性質上是相互牴觸,甚至矛盾的。此即,假如一組織中規範性領導愈強,則變革性領導將被限制或抑制,難以發揮或施展;反之,如變革性角色愈多發揮,則原屬「規範性」角色,必然減少,甚至消失。
在另一方面,在傳統的組織中,領導的影響力一般是依循組織結構由上而下。但進入行銷掛帥時代,市場形勢由眾多消費者主導,他們所需求的,每隨情況而有不同,這時公司無法採行一種「由上而下」的標準化解決辦法。為求配合情勢採取差異化或精準化之解決辦法,公司必須由接近市場或消費者所形成之「自主經營單位」擔負開創與整合之角色,如此使得領導角色下放到前線,形成「由下而上」的影響路線。
為了配合上述改變所需要的領導角色,在傳統僵硬的組織結構下,是難以實現的。非常幸運地是,就是由於網路和數位化技術的發展,使得所需改變成為可能;例如經由虛擬組織、平台化、雲端化及AI等等創新做法,人們自空間及時間上的連結獲得解放,規模和交易成本也不再是經營上之基本限制因素。
這樣一來,幾乎整個顛覆了傳統的管理觀念和運作模式。很自然地,也使得領導的角色和運作方式,脫胎換骨,成為塑造生態環境的主導者。
譬如說,在這轉變過程中,前文中所提出有關領導角色的內在矛盾,將特別顯著。此即他的變革角色必然超越規範角色;而變革之主導,也將自「由上而下」轉變為「由下而上」。
 
生態環境之締造,邁向未來
進入網路世界,領導者主要將主導發展一種開放性的生態環境;包括設置通訊標準、平台架構、雲端服務等等。讓個別創業者,只要攜帶其創業構想和經營模式進入此種環境,即可輕易創業和運作,使「輕資產經營」成為可能,且能使不同經營者之間有無互補。
在這種生態環境中,所提供的網路及大數據資源,個別經營者得以藉此擴大其服務對象或提供更精準之服務,衍生新商機。
除了提供這種技術層次之價值作用外,主導者尚可在這生態環境中透過人文或社會服務,培育獨立業者間的互信文化,深化合作機會。
更進一步,此種生態環境之主導者,尚可衡量情勢,發展共同願景與使命,凝聚共識。使各種跨越行業之業者,在發展方向上,和外界社會及生活環境達成進一步之結合,邁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