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環境中的 寄生蟲、細菌、病毒 是敵人也是朋友!

文/曹昌堯醫學博士 (中山醫學大學內科學教授、逢甲大學EMBA高階101)、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細胞治療中心」
被寄生蟲感染的狼竟然變得勇敢,甚至更有機會成為狼族群的領袖;健康人的糞便移植給病人,竟然救了骨髓移植病人的一條命。這兩件事看起來互不相關,背後卻告訴我們,我們生活的周遭環境存在著各種微生物,包括:寄生蟲、細菌、病毒;他們可能是致病的,會感染我們造成各種疾病,其中,寄生蟲(例如:蛔蟲、鉤蟲)、細菌(例如:鏈球菌、大腸桿菌)、病毒(例如:流行感冒病毒、新冠肺炎病毒),都是大家熟悉且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但是,有一些微生物,對被感染的宿主(包括:植物、動物)卻產生了正面的影響。
(一) 弓形蟲寄生感染狼後,會進入狼的大腦進而對狼的行為產生影響,會讓狼變的更加的勇敢
2022年,生物科學研究雜誌《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發表一個在美國黃石公園進行的研究,首次證實「弓形蟲」寄生狼的身體內後,會對狼的行為產生影響,狼會變得更加勇敢、積極,讓該狼脫離自己原屬狼群的可能性是其他消極狼的 11 倍,成為狼族領袖的機率更是增到46 倍。一般弓形蟲會寄生在宿主(貓科動物,例如:獅子。)的腸道中繁殖,當寄生蟲的卵囊感染中間宿主,例如:感染狼時,會進入中間宿主(狼)的大腦和肌肉組織,改變中間宿主的習性或行為,而更勇敢去挑戰宿主(獅子,獅子是宿主,狼是中間宿主。讓中間宿主去挑戰宿主。)
 
(二) 以「腸道微菌叢移植術」,將正常人腸道細菌種入病人腸道,成功治癒腸道感染
2021年台灣媒體報導,一名39歲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後三個月,出現嚴重急性腸胃型反排斥反應及困難梭狀桿菌腸道感染,終日腹瀉不止、血便,導致生命垂危。臺北榮總血液科與胃腸科跨團隊合作,以健康他人的糞便加以乾燥及處理後,經由大腸鏡將這些正常人的腸道細菌種入病人腸道(醫學稱為:腸道微菌叢移植術),成功治癒腸道感染,並且控制急性反排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