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水利系師長在年輕學子身上種下社會責任與保育種子 官學攜手保育河川

文.圖/水利系
 
隨著近年人民對環境保育的意識逐漸提升,被喻為穿越城市藍色走廊的河川更是人民關注的重點。近年在水利署與臺中市水利局攜手整治下,臺中市已有多條都市河川有了嶄新的面貌,例如位於市中心的柳川已成為市民休閒去處,位於中興大學旁的旱溪也成為興大康橋,位於豐原葫蘆墩在開蓋後,更成為當地著名的水岸綠道。
為了讓更多條都市河川能有嶄新面貌,也希望藉由大學的社會責任力量,將河川保育轉為培育年輕學子的教育理念。臺中市政府在2021年12月與臺中四所在地大學結盟,包含中興大學、臺中教育大學、逢甲大學及東海大學,希望各校發揮對河川水環境的社會責任,結合官學雙方的資源,能對水環境維護、保育及社區發展有所助益。
逢甲大學認養的河川為潮洋溪與惠來溪,潮洋溪起於逢甲路與至善路交會口,終於朝馬三街與朝富二街交會口;惠來溪起於河南路一段與甘肅路二段交會口一帶,終於台灣大道與惠來路三段交會口。兩條都市河川皆通過人口居住密度偏高的西屯區,鄰近更有多處商圈、學校與公園等。這兩條河川可以是陪伴人們晚餐後休息走動的步道,也可以是家長帶小孩認識水域生態的環境,更可以是社區居民聯繫情誼的場所,這兩條河川跟當地居民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
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後稱水利系)是逢甲大學內對河川治理跟保育工程最熟悉的科系,此次與臺中市政府結盟的一大學一河川議題由水利系接手。在2022年這一年內,水利系在一大學一河川議題上展開國小教育宣導、針對校內社團培育河川保育人才及帶領學生前往兩條河川進行淨溪的社會責任活動。
水利系黃振家老師在逢甲大學大學社會責任中心給予微型計畫的支持,黃振家老師帶領逢甲大學愛護水資源社社員,前往位於潮洋溪旁的上石國小,辦理小水滴成長營營隊活動,教導國小學生認識水質好壞,認識混濁度與水中雜質的生長原因與對水中生物的影響,愛護水資源社社員也帶領國小學生透過實作演示,利用簡便快速地的儀器讓孩子更清楚各種常見接觸的水體之水質導電度(EC)、混濁度(SS)及酸鹼值(PH)的測試方式。活潑實用的課程也讓上石國小小朋友學到更多自然科學知識,進而培養保護身旁溪流潮洋溪的熱情。
水利系黃振家老師與林秉賢老師是本學年一年級導師,大一學生進行淨溪活動是水利系長久以來的傳統。兩位老師善用導師資源,一樣帶領愛護水資源社社員協同帶領水利系大一學生前往惠來溪淨溪,在結合太平志工隊的協助下,年輕學子將人工復式河岸及兩岸步道旁的垃圾一一撿起,共清出約近百公斤垃圾並予以分類。
學生所恢復的除了原有河川兩岸環境外,更是心中對都市河川的保育之心。水利系許少華老師也藉著大一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概論課程,再次帶領大一同學前往筏子溪淨溪,並結合臺中市永安里志工及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同仁,清出超過一百公斤的垃圾。
除了淨溪活動外,黃振家老師與林秉賢老師也舉辦潮洋溪河岸步道生態教學,邀請中興大學水保系許愷岐植物生態專家來實際教導同學認識植物,年輕學子不僅獲取專業知識,也理解河川環境在一般人民生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水利系師長樂於帶領學子從學中做,從做中學,在剛結束的111學年1學期內,水利系共舉辦6次校外參訪,帶領同學親至現場瞭解水利與水土保持實務,包含前往屏東浮流水工程、臺中旱溪河川觀察生態棲地、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認識水土保持工程應用、盟鑫永續綠色工程教育園區學習地工材料在水利及水土保持領域的應用,水利系師長手把手式實務教學,展現水利系蓬勃活力與培育年輕學子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