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淨化城市山水 展現美麗台中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案件 (上)
 文.圖/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

臺中市力拼污水處理率,成長幅度六都之冠

污水下水道接管等水利整治,是臺中市府重要施政項目,自2018年12月至今年七月,臺中市污水處理率成長幅度24.6%,為六都第一,只

為打造宜居城市,臺中市府也啟動再生水計畫,只為給市民更舒適、潔淨的居住環境。水利局說明,污水下水道接管率為公共污水下水道

接管戶數除以全市總戶數;污水處理率為公共污水下水道接管戶數、專用污水下水道戶數及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戶數,三者相加除以全市

總戶數。

盧市長指出,臺中市過去早期都市計畫的緣故,排水錯綜複雜,接管率較低, 市府積極與每戶民眾溝通,有效提升家庭污水接管,2015至

2018年接管率每年平均1.7萬戶,2020年單年接管2.9萬戶,至 111 年底,臺中市總接管戶數可達26萬一千戶。

水利局進一步表示,臺中市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污水整治計畫,不僅透過污水下水道建設改善河川環境、提升民眾居住品質,更能有效提升

臺中市的接管普及率,公司協力共創臺中宜居城市,同時亦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6 淨水及衛生」兼顧改善民生水環境。



公私協力 永續東大溪

東大溪為臺中市市管區域排水,位於東海大學旁,隨著商圈夜市的興起,長期以來,生活及營業廢污水不斷匯入,水質混濁惡臭,嚴重影

響水域生態及校園周遭環境,甚至間接污染下游的筏子溪;108 年在政院環境保護署前瞻經費補助下,經過臺中市政府與東海大學公私協

力合作,由校方提供設施用地,市府進行整治工程,共同推動「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 經過 2 年的努力,這條曾是學

生們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溝,在 110 年成功翻轉為一個擁有活水、綠蔭與美景的生態環教場域。

水利局指出,整體計畫以水質改善為主軸,巧妙利用地形高低差,在污水全量截流情況下,透過全重力流輸送水體方式打造日處理量達 1

 萬噸的礫間水質處理設施,同時導入油脂截留器創新施政,現在的溪水,除了沒有臭味外,更能清澈見底。此外,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在溪

畔校園內,有一片已步入老齡階段的相思樹林,凋零、死亡情況處處可見,為了保留這片樹林,水利局將緊鄰工區 0.2 公頃的相思樹林一

併納入水環境改善範圍,揀選多樣在地原生喬木樹種,邀請鄰里朋友及師生共同在林下栽植360 株小樹苗,同時在濱溪帶種植成樹,總植

栽數量超過 600 株喬木及 3 萬株灌木;更透過移除外來種廣植原生種植栽、裝設數十組貓頭鷹及蝙蝠巢箱、調整沿線具高落差之固床工

以連通水域縱向空間等措施,提升整體東大溪的河川生命力,濱溪生態可永續發展。

水利局范世億局長進一步表示,東大溪計畫的成功,商家的配合也很重要, 商圈因營業性質產生的高油脂污染源,恐造成礫間設施阻塞

而喪失功能,故水利局主動發起與東海大學合作,在商圈推動油脂截留器裝設,同時於礫間前處理機房設置油脂加壓浮除系統,成功改善

了東大溪水質;而在整體環境改善與營造的過程,充分融入公民參與及公私協力的互動成果,透過設置礫間觀察窗、步道沿線的中英對照

解說牌、微水力發電設施及東大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作為推廣環境教育的素材與基地,也落實節能減碳、生態復育及圳路文化保留等措

施,除了提供民眾一個悠閒並富有教育意義的休憩環境,更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SDG6 淨水與衛生」及「SDG13 氣候行動」方針

,見證水利建設可以不單侷限於過往的河防安全與環境營造,更能進階提升到水文化的層次!

藉由執行團隊的努力,計畫榮獲多項獎項,以全國性的「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110 年度標竿學習案例』特優獎」、「公共工程委員會『

第 21 屆公共工程金質獎』設施類-優等獎」及「經濟部水利署『第 3 屆全國水環境大賞』大賞獎- 有氧淨化獎、特別獎-公私協力獎」為甚

;陽光、空氣、水、土壤是孕育萬物的本源,缺一不可,讓乾淨的水進來,好的環境自然就會跟著進來,透過中央、地方與學校的努力,

現在的東大溪是一條富有生態環境的溪流,可以看到蜻蜓點水、蝴蝶飛舞及鳥兒在樹叢中跳躍穿梭的景象,讓東大溪成為一個永續的生態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