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士林芝山岩古老地質生態與人文史蹟踏跡 芝山巖歷史演義

文.圖/陳韋佐(合經63 EMBA92)


清道光五年(1825年)於芝山岩東西南北四處通道設置四座石砌隘門,設立的西隘門(芝山岩隘門),門額上題有「芝山岩」,是從至誠路牌

樓進入芝山巖惠濟宮的主要通道。

西隘門構造形式,牆上設置有碟口等防禦措施。東西南北四座石砌隘門皆依山勢而建,易守難攻,當時隘門後側還設有類似短城牆的數公尺

壕溝可供防守兵勇攀登掩護。清咸豐九年(1859年) 「漳泉械鬥」時,泉州人攻入八芝蘭街道,將八芝蘭舊街全部焚毀,漳州人因此退避芝

山岩。數月間,此四隘門成為漳泉兩族群攻守要地。經過多日攻防後,漳州人終因此隘門得以保全宗廟與性命。二十世紀時,這四座為防範

泉州人所興建的石砌隘門,多數被陸續拆除,僅留存芝山岩西側的西隘門與芝山岩北麓的北隘門比較完整。位在大石象奇岩的芝山岩東隘門

舊址已經毀壞,不留痕跡。位在芝山岩百二崁階梯入口的南隘門,於日治時期建設「芝山巖祠」時已經被拆除。

日本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開始統治臺灣,在芝山巖惠濟宮後殿設立芝山巖學務部。隔年發生學堂六氏先生被殺害的芝山巖事件,事件發生

後在芝山巖的大樟樹下設置了六氏先生之墓,並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7月設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石碑正面由當時的日本內閣總理大

臣伊藤博文親題。石碑背面,由伊藤博文親擬碑文及篆字。從百二崁登階上到「雨農閱覽室」,左前方豎立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是民

國90年(2001年) 參酌老照片在原址復舊的。在「同歸所大墓公」左後方小山丘頂,立著「六氏先生之墓」,供人憑吊。「六氏先生之墓」

是在1995年的士林國小百年校慶之際,所重立的。

昭和五年(1930年)元月31日「芝山巖祠」竣工,神社工程是將「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前區域整地擴張,並設立本殿、拜殿、手水舍、鳥居等

設施。神社完工後,再改建原參道,將南隘門拆除,改建為120個石台階(又稱「百二崁」)。昭和十三年(1938年)設置芝山巖山下的參道,

即今「雨農路」。循石階登雨農閱覽室前涼亭,這座涼亭即是當初芝山巖祠拜殿所在位置。今雨農閱覽室即芝山巖祠遺址,於臺灣光復後,

將「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和「芝山巖祠」一併拆除,改建為「雨農閱覽室」。

在芝山岩的小山丘上,靠近雨聲街的北隘門位置,其上方一塊平台是芝山巖臺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遺址所在位置。係鎌野芳松等真言宗弘法

寺信徒於大正十四年(1925年)在芝山岩上所設置的第19至第35號佛像,是在臺北市及郊外等地設立臺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之一。臨崖邊依

然保留著當時的拜亭一座,外觀古樸可愛。

1950年代左右芝山巖祠連同六氏先生骨灰、墳墓及相關碑文等文物,悉數被搗毀損壞。國民政府遂於芝山巖祠本殿原址興建紀念戴笠將軍的

「雨農閱覽室」,拜殿原址也一併改建為如今所見之涼亭。

芝山岩東砲台設施位在芝山岩百二崁上方,正對面就是劍潭山,這是為了保衛士林總統官邸而建立的。西砲台遺跡位置在惠濟宮左後方山頂

的「時間廣場」,地面上有一大型類似大型鑰匙孔的西砲台遺跡,也是為了保衛總統官邸的一項軍事設施。

芝山岩周邊在戰後設立軍情局和軍事設施,芝山岩亦成為有駐軍的軍事用地,軍事基地在1993年撤離,留下了軍營、碉堡、警哨站、砲台等

設施,穩蔽在林間。在芝山岩北麓雨聲街上,有座「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原為軍事情報局彈藥庫,2004年經整修後規劃為教育展示空間,

由臺北市政府以官辦民營方式委託臺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簡稱「芝山綠園」,已於2005年12月31日開放民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