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能源轉型的痛苦

文/黃正忠博士(化工74、KPMG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亞太區負責人暨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如何因應的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也就是碳邊境稅),自2022年6月,台灣在過去一年半吵翻天,有非常戲劇化的變化。六月上旬歐洲議會對CBAM提案進行表決,沒想到被否決了,連極綠的左派也投了反對票,被退回再議;但六月下旬再次投票,順利通過了,然進口產品的清單類別擴大了,從原先的水泥、鋼鐵、鋁、肥料、電力五項商品,增加了高分子、有機化學、氫與氨,要課徵邊境稅的碳排放從原先僅限直接排放的範疇一,擴及用電與蒸氣和熱源的範疇二間接排放,而正式實施的期程則從2026年延至2027年。

無獨有偶,七月上旬歐洲議會投票通過支持將天然氣及核能列為環境永續的「綠能」,引起世界一陣譁然。2022年初歐盟就有此提案,沒

想到俄烏衝突帶來的歐盟能源危機,瞬間煮熟了這個提案。除非歐盟27國中有20個國家否定,不然此議案將自2023年起納入歐盟永續金融

專業分類的標準中,金融業對於核能與天然氣的融資將可以歸類於永續金融。

25年前當我對氣候變遷議題還在懵懂期時,世界級企業家是在「氣候與能源」的框架下商議氣候行動,等到我在2003年開始於台灣倡議碳

盤查,這個潮流的大旗被調整為「能源與氣候」。微妙的變化卻透露玄機,氣候變遷是果,而人類使用化石能源的經濟活動才是因,所以行動須奠基在解決根本原因的「能源」轉型,才是發展氣候解方的軸心。

解決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問題,正本清源離不開能源議題;新冠疫災下的世界供應鏈重組,仍無法脫離能源的束縛;地緣政治與俄烏衝突,能源更是歐洲與世界各國該否選邊站的關鍵。歐盟對於俄羅斯的油氣依賴度超過20%的國家就有13個,因此俄羅斯斷氣斷油幾乎是要這些國家的命,等於是掐住經濟與民生咽喉與動搖國本的關鍵,在此困境下,歐盟不得不重啟將核能視為綠電的政策。能源轉型雖是因應氣候變遷的關鍵行動,然歐盟近半國家面臨能源嚴重斷炊的危機,轉型痛苦下的必要之惡,恐是沒有B計畫下的必然。
俄烏衝突後歐盟推出REPowerEU的能源開發方案,目標為2027年去除對俄羅斯化石能源的依賴,並在2030將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25%,而且編列了超過六兆新台幣的預算。無論如何,得兼顧能源供應與低碳讓每個決策都是痛苦的掙扎。歐盟強調將核能與天然氣納入綠色能源的政策是有限制條件,特別是在歐盟「2030年之前至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5%,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的氣候目標下,每年需要約3,500億歐元投資,核能與天然氣是重要的過渡期能源。
節能是因應能源危機的必要基礎,而以價制量則是基本的手段,故能源成本顯著上升是台商必須嚴正以待的能源轉型痛苦。積極提升能源效率則是節能的第二項必然措施,此領域的投資將因能源成本大幅提升而得到投報率上的支撐,不過公司內部要能驅使能效管理有效落地,也是台商內部常有糾結的能源轉型痛苦。隨著全球供應鏈要求供應商使用綠電的發展快速,台商在綠電開發與應用要有心理準備,一旦被市場逼出需多於供,搶綠電勢必成了搶占國際市場的入門票。
低碳商機何其大,能源轉型痛苦就何其大。要能突破重圍,面對轉型痛苦就不能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