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息公告
校友會資訊
簡介
組織圖
理事長
副理事長、總幹事
顧問、理事、監事
歷屆理事長及總幹事
基金會資訊
組織章程
組織圖
榮譽董事長
董事長
副董事長、執行長
歷屆董事長、董事
獎助學金
捐款方式
活動行事曆
114年度
113年度
112年度
111年度
110年度
109年度
108年度
107年度
106年度
105年度
104年度
103年度
102年度
101年度
校友資訊
校友專訪
逢甲傑出校友
系友會
社團聯誼會
知識分享
活動剪影
活動照片
活動影片
相關連結
逢甲人
網站連結
入會·捐款·連絡
入會申請
捐款方式
連絡我們
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醫療與社會資源的互補行為提升患者治療機會與品質
文/郭于誠醫師(EMBA高階10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放射腫瘤科助理教授)
—台灣漢和國際精準放射醫療協會創辦過程
我本身的專業是放射線治療,簡單說就是「用一種看不見的光線照射癌細胞、讓腫瘤縮小或消失」。因為癌細胞本身是正常細胞突變而來,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原本就是一家人,因此在照射癌細胞時常常會照射到周邊的正常細胞而產生副作用,例如:皮膚炎、黏膜炎或肺炎等。為了減少副作用,除了運用電腦科技(例如各位經常聽到的光子刀、電腦刀、螺旋刀等)來提升精準度之外,我們還會把療程分成多次照射來分散副作用並提升療效;好處是副作用減少了,缺點是病人必須天天到醫院來治療、療程依狀況可能需要數週之久。
有了簡單的了解之後,我要跟各位分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2008年,我剛離開台北,初來乍到台中之時,有一天我的門診來了一位食道癌的病人,這位病人住在南投的山上,交通不便,沒有家人幫忙,又不符合住院的標準,他在舟車勞頓一個禮拜後選擇放棄治療,兩個月後就在家裡過世了。因為我過去在台北從來沒有遇過病人因為交通不便而中斷治療,這件事對我產生很大的打擊,也暗自發願以後絕不讓這樣的事情重演。
10年後,我與一群夥伴成立了台灣漢和國際精準放射醫療協會,開始協助台灣與病人發展精準放射治療並擔任第一屆創會理事長,創辦初期我想用協會的名義租一間套房或公寓來照顧這些需要每天舟車勞頓的病人,但事情並非想像中天從人願!我至少打了50通電話給醫院周圍詢問,是否有房東願意出租房屋,並說明我的用意,得到的答案都是:「抱歉,我們沒辦法租給你們使用,萬一病人在房子裏發生什麼事該怎麼辦?」我能理解房東的立場,這種擔心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患者的住宿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就在我四處碰壁時,無意中得知原來有一位非常有愛心的「陳媽媽」免費提供了一戶三房兩廳的電梯公寓給伊甸基金會成立「愛心棧」,於是我就與伊甸聯絡並拜訪這個愛心棧。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他們有提供這個服務,但是知道的人卻非常少;而我一直想完成這個心願,卻不知道去哪裡找這樣的資源。如果我因為不了解就成立自己的「愛心棧」,那除了造成資源重疊的浪費之外,更只會分散大家的力量而已。因此,我們雙方立刻決定用合作的方式共創雙贏….不對!是三贏!我贏、伊甸贏、病患更是贏!我開始用協會的力量幫伊甸做宣傳、主動引導病人找到「愛心棧」的資源;而我的心願也從病人充滿感激的臉上得到實現。接著,有幾位住過「愛心棧」的病人主動寫下心得並請我放在協會網站上,幫助更多徬徨無助的病患做對選擇,社會良善的力量就這樣傳承下去了!
一年後的某一天,我接到「陳媽媽」親自打電話跟我說謝謝,我這才知道原來「陳媽媽」是一位為善不欲人知的牙醫師。陳醫師用媽媽的名字幫助伊甸基金會成立了「愛心棧」,她也同時在幫助流離失所的遊民,令我相當感動。而我後來出版第一本書「對話」之後,我也各捐了100本書給伊甸基金會及癌症希望基金會作義賣。
「我幫助你變好,你會反過來幫助我變得更好」,我們逢甲大學有非常多事業有成的校友熱心公益活動,因為他們明白社會栽培自己,自己才有今天的成功。當你真的想要為社會盡一份心力卻不知道資源在哪裡的時候,別害怕,做就對了!當你開始做了以後,你就會發現全世界都會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