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談談基因與環境對生命的影響, 人類如何順天應命? 基因決定一切嗎?


文/曹昌堯醫學博士(中山醫學大學內科學教授、逢甲大學EMBA高階101)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細胞治療中心」


序列一主題:

維持「基因延續」是各個物種生存的基本法則,所以物種最頂層的人類與最底層的病毒都有著共同的生存目的,就是繁衍後代。


(一)病毒的基因體比人類提早40億年在地球出現:
2022年的5月在人類與COVID-19 病毒纏鬥兩年半後,台灣的政府終於決定放棄鎖國的政策,順服於基因的命運,讓至少8成的國人感染病毒,來達到群體免疫,讓人民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這個決定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慢了一年多!有好有壞,不在本文討論。)人類雖然站在物種演化的最頂端,擁有最高的智力,但是,這次卻被生命鏈最底層 的物種RNA病毒擊敗。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科學家估計地球的歷史大約有46-50億年,40億年前地球最早出現的生命就是病毒,RNA或DNA病毒可以利用生存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合成鹼基對、複製自己,達到基因延續的目的。接著在35億年前地球開始出現單一細胞生物,包括大家熟知的細菌,細菌可以自行分裂複製,繁衍後代,接著各種多細胞生物紛紛出現,包括植物以及動物,花草、昆蟲、魚蝦、貓狗,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物種都比人類更早出現在地球。所以在25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出現時,病毒以及細菌早已經學會利用其他物種的身體進行複製與繁殖,並且短期或長期居住在其他物種的身上,達到基因複製與繁衍的目的。


(二)與病毒共存是人類DNA的宿命,地球上各個物種皆然:
然而,現代醫學最不願意接受的事實就是人菌共生(Symbiosis),以前我的老師都教我們人體在皮膚、黏膜以內就是無菌的,現在終於承認人體內存有不可計數的微生物,其中腸道就有百兆以上的微生物,連以前被強烈認為是無菌的呼吸道也是如此。病毒、細菌在我們出生以後長期住在我們的體內,所有與外界接觸的器官,包括:呼吸、消化、生殖泌尿系統等器官都是它們愛去的地方,它們有些長期住下來,與我們共生;有些來來去去,引起各種的症狀與疾病。人類身體裡面的免疫系統,打從出生以後,就不斷的學習與這些環境中的病原菌共存的方法,有時選擇完全消滅它們,有時選擇與它們共存。然而,一支全新演化出來的病毒它也會選擇最佳的方法,讓它的種姓基因可以世代繁衍;最合理與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不斷地突變(病毒利用宿主的細胞透過複製、分裂大量的繁殖,在每一次的分裂就會有基因突變的可能),讓自己變得感染力更強,但是症狀更輕微、死亡率更低,這樣才可以更容易透過它的宿主不斷的傳播、繁衍至世世代代。


(三)學會尊重其他物種生存的權利,人類才有辦法永久生存
從最底層的病毒、細菌一直到最頂層的猩猩、人類,DNA是所有物種共同擁有的生命密碼,通通是由一系列的鹼基對組合而成;這證明所有的生命同源,彼此互相倚賴又互相競爭。所以,自從有生命以來,病原菌與宿主之間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然而,這樣既競爭又互補的關係卻成就了地球上物種的多樣性,並且透過幾十億年的物種演化過程,達到近乎完美的生態平衡。不幸的是200多年前開始,人類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工業革命,不斷地掠奪與濫用地球的資源,大量地破壞了生命生存的環境與生態的平衡。可以斷言的是,對人類而言COVID-19 這支新興的病毒既不是初始也不是結束;倘若,地球上所有的物種都一直在進行殘酷的生存對決,倘若人類不斷地挑戰其他物種的生存權,其他生物自然也會提出致命性的反撲。人類應該學會如何包容其他物種生存的權利,努力保護地球的環境;陽光、空氣與水分是所以物種生存的根源,人類不應該獨佔或致命性地掠奪,這樣最後一定會導致自己的滅絕。


結論:
物種生存的基本法則就是維持基因的延續,物種之間的生存競爭最完美模式就是「互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