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息公告
校友會資訊
簡介
組織圖
理事長
副理事長、總幹事
顧問、理事、監事
歷屆理事長及總幹事
基金會資訊
組織章程
組織圖
榮譽董事長
董事長
副董事長、執行長
歷屆董事長、董事
獎助學金
捐款方式
活動行事曆
114年度
113年度
112年度
111年度
110年度
109年度
108年度
107年度
106年度
105年度
104年度
103年度
102年度
101年度
校友資訊
校友專訪
逢甲傑出校友
系友會
社團聯誼會
知識分享
活動剪影
活動照片
活動影片
相關連結
逢甲人
網站連結
入會·捐款·連絡
入會申請
捐款方式
連絡我們
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認識數位時代下的「新零售」!
文/許士軍(逢甲大學董事、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理事長)
最近以來,所謂「新零售」這一名稱,甚囂塵上,儼然一門顯學。但是,從某種觀點,這一名稱可能產生誤導作用,因為在一般人心目中,所謂「零售」就是和最後消費者打交道的一種生意,代表企業通路的末梢。這樣,除了給予消費者購買上的方便外,似乎沒有多大功能。
「新零售」不是「零售」
事實上,在今天,「新零售」的真正活動以及它的功能,對於社會以及它在產業上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傳統意義下的「零售」。簡單地說,過去企業所做的各種活動,從產品設計、開發、生產、銷售以及服務等等,幾乎最後都匯集到這一前端業務上;尤其重要的,這許許多多的活動,最後都必須配合消費者的需求,形成了從「通路掛帥」走向「消費者為王」一種主要的驅動力量。
放大來講,今天新零售還不只是限於一家企業所從事的業務活動,它還涉及其他提供相關服務的廠商,因而構成在網路世界下的一種新的企業生態經營模式。
在沒有進一步說明,到底「新零售」是什麼之前,在此先要說明它出現之背景。
企業之最根本任務在於「創造顧客」
依杜拉克的觀點,企業之最根本任務,乃是經由對於某種需求的滿足以創造顧客,這也代表企業之存在價值。然而在漫長過去,受限於人類社會基礎建設條件與科技水準,使得企業在這種任務上所能做到的,無論在產業構成上,或是內部組織上,都十分僵固;譬如在所謂製造—通路—零售—消費者之垂直分工模式下,處處顯得重複、僵化而費時。然而,不幸地,我們所熟悉的「零售」,就是在這背景下的產物。
但是隨著網路世界的到來,數位技術將人類在人事物各方面的互動,由「強連接」帶入「隨連接」狀態,整個改變了上述情勢和狀態。
由提供「產品」到創造「體驗」
首先,隨著網路與數位技術之快速進步與發展,在企業與消費者的連接狀態上,由實體推展到「線上」,這也就是電子商務。在電子商務「去中介化」的趨勢下,生產者發現,他不必像過去那樣,必須經過中間商進行交易或獲知有關消費者行為;反之,他可以和最後消費者建立更直接的連接;其中包括了,不只是單向地了解消費者對本身產品的「滿意」程度,還可以透過和消費者互動,從大數據以及AI的運用,獲知有關他們的「體驗」(experience)狀況,用於改進,甚至創新本身的服務。
這種電子商務的出現以及日後「全通路」(omni-channel)的發展,帶來一個具有顛覆性的影響,那就是使得通路失去過去所依恃之「地點」(location)優勢,而成為一種行動化的公共服務。
在這種情勢演變下,企業不再只是站在自己立場,提供顧客價廉物美的產品,而是站在消費者立場,努力為他們解決問題。在另一面,消費者如今也可以透過「群組」或「網紅」的運作,取得原屬企業或通路所擁有的主動權。這種轉變,應該算是「新零售」的真正精神所在。
由電子商務到虛實整合
新零售的另一個重要發展是,線上交易或電子商務,並沒有如原來所預期的,完全取代實體通路。反而是電子商務本身,由於同類間競爭之愈加劇烈,造成經營及行銷費用高漲,甚至超越線下。再者,人們也發現,適合經由電子商務交易的,多屬一般標準化商品,而對於諸如生鮮、時尚或涉及複雜使用的非標準化產品與服務,實體門市除了可提供展示和物流上之功能外,店中服務人員所扮演的專業顧問或關懷角色,對於增加消費者或用戶的體驗上,也是十分重要的。因而,近年以來,我們也看到了許多電商紛紛開始實體門市。
在這種情況所導致的「虛實整合」,或所謂「OMO」(online merge offline)的經營模式下,線上和線下二者各自發揮所長,相輔相成;譬如一般所稱「線上下單,線下取貨」或「線上下單,線下體驗」,使得供需之間的配合更為精準,而有彈性,這也代表新零售的一種重要特色。
尤其是,對於今天年輕消費者而言,事實上,他們已經沒有感受到有線上或線下之區別,而是屬於一個完整的消費行為,使得虛實整合成為新零售下的一個自然趨勢。
新零售在經營與管理上的新挑戰
當然,在這虛實整合過程中,將會出現種種新問題。首先,例如線上與線下之間的利害衝突,定價以及支付系統之配合等等,有待克服。而原來種種傳統的組織與管理問題,如任務分配、績效評估、人員調派及訓練等等,必須進行重大修正或改變,或採用各種新型科技數位平台予以取代,這些也都是採行新零售模式時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總而言之,新零售發展到今天,它既非一種通路結構上的安排,也超越行銷策略的選擇。基本上,它代表今天企業為了能和消費者需求的「無縫接合」的一種經營模式。
這種「無縫接合」,除了本文中所討論的虛實整合以外,還包括其他諸如「垂直整合」、「水平整合」、「異業整合」以及「跨境整合」各種型態。重要的是,透過「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數位技術,貫穿其間,使得上述連接做到「精準、快速與行動」的境界。
當然在實務上,要實現這種構想,企業所要努力的,除了本文中前此所提出的組織與管理問題外,還涉及企業間之加盟與併購之類高層次經營課題。這也說明了,何以我們對於這一新零售經營模式之發展,值得給予高度之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