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2022年下半年 投資展望

文/林成蔭(水利78,證券分析師﹝CSIA﹞、財子學堂副總、Money錢雜誌特約)

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原本就面對著企業業績基期高,再大幅成長不易的壓抑,再加上烏俄戰事、通貨膨脹、資金收縮、疫情再起等衝擊,不確定性升高,波動加劇。
整體而言,未來行情走向以逐漸進入震盪整理的可能性最高;繼續探底的機率居次;立即上漲的可能性較低。
從資金面考量,除中國、日本個別因素外,美國、加拿大、韓國、英國、印度、冰島、巴西等國家先後調高利率,下半年歐洲央行(ECB)也可能加入行列。
美國聯準會(Fed)在5月的公開市場會議後宣布升息2碼,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調高至0.75%-1.0%,並將從6月1日起縮表,每月減持最多300億美元公債與175億美元抵押擔保證券(MBS),三個月後減持規模各擴大一倍至600億與350億美元。
值得留意的是,Fed主席鮑爾指出,政策是通過抑制需求來對抗通膨,並不能真正應對供應衝擊,FED對戰爭和疫情惡化等加劇全球供應鏈中斷的問題無能為力。換言之,戰事、病毒等變數仍在演變,當物價居高不下,FED能做的事是有限的,持續或擴大升息並無不可能。
台灣央行在3月已經升息1碼,面對著3月CPI年增率3.27%,創下9年半最大漲幅,市場開始預期,如果物價沒有下滑趨勢,6月的理監事會議會再度調高政策利率幅度半碼到1碼,國內外熱錢退潮已成定局。
利率走高的情況下,將使的市場容忍的本益比區間下降,所有高估值和高基期的商品進入修正段,近期科技股和加密貨幣頻頻走滑正是反映了這個因素。
幸而景氣只是降溫,並未進入衰退。國際貨幣基金(IMF)在4月份發布「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將2022年全球經濟預估成長率由1月份預估的4.4%下修到3.6%,2023年預估成長率也由3.8%下修到3.6%,並指出,今年全球貿易額成長率只有去年的一半。
每個月月初世界各國公布的採購經理人指數,特別是製造業具領先性,可據以推測經濟動向。
各主要國家景氣好壞參半,美國 4 月 ISM 製造業指數為 55.4%,歐元區4月PMI終值為55.5%,日本的4月份PMI終值是53.5%,惟均高於50%的榮枯分界點;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因疫情封控因素,官方版4月製造業PMI為47.4%,低於3月的49.5%,民間版的財新PMI為46%,低於3月的48.1%。
台灣4月份PMI為56.3%,較前值下跌1.5個百分點,不過,新增訂單轉為緊縮,再者,3月份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 31 分,較上月減少 3 分,燈號已經由黃紅燈轉呈綠燈,領先指標續呈下跌,顯示景氣擴張力道趨緩。
股價波動和景氣演變一樣,都是一種循環,多頭後就是空頭,空頭走完就是多頭,就像景氣復甦到高峰後就是衰退,衰退到谷底後,又開始復甦一樣。多空因素可能千百種,諸如戰爭、通膨、升息、縮表、封控、病毒等,都是難以預測。
就可能是賣壓告一段落的階段,「利空不跌」,就是盤勢底部浮現的訊號。操作策略上,以回檔分批布局為主,「利空不跌」將是大盤真正築出底部的第一個訊號,由於主流族群尚未出現,投資標的以各類指數型ETF為主。
產業發展上,不少企業將面對需求下滑、消化庫存等問題,這可能需要至少1季或一年的時間,未來要上漲,還是需要業績動能,這是下一個階段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