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息公告
校友會資訊
簡介
組織圖
理事長
副理事長、總幹事
顧問、理事、監事
歷屆理事長及總幹事
基金會資訊
組織章程
組織圖
榮譽董事長
董事長
副董事長、執行長
歷屆董事長、董事
獎助學金
捐款方式
活動行事曆
114年度
113年度
112年度
111年度
110年度
109年度
108年度
107年度
106年度
105年度
104年度
103年度
102年度
101年度
校友資訊
校友專訪
逢甲傑出校友
系友會
社團聯誼會
知識分享
活動剪影
活動照片
活動影片
相關連結
逢甲人
網站連結
入會·捐款·連絡
入會申請
捐款方式
連絡我們
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數位時代下的 「企業生態經營模式」
文/許士軍(逢甲大學董事、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理事長)
近年來,隨著網路及相關數位技術之快速發展,使企業頓然進入一個不同的經營環境。譬如說,在此之前,企業各種經營活動,無論在原物料採購、加工及製造,或是銷售、物流、服務等,都受到物理及經濟因素的種種限制,使許多構想都無法落實。但一旦進入數位時代,透過平台、AI、雲端服務各種數位創新做法,實現了「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邊界化」以及「虛擬化」等效果,由往昔的「強連接」轉變為「隨連接」,也就是達到「即時」、「持續」和「精準」的連接狀態。
在這背景下,企業經營模式也相應發生重大的蛻變,即出現了所謂的「企業生態經營模式」。
生態環境與生物系統
在此,所謂「生態」,乃源自法國生物學者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1834-1919)於1866年所創的一個概念,Oekologie(英譯為ecology),由此發展為一門稱為「生態學」的學科,主要是探討生物體及其周遭環境間之互動關係。其重點,不在於單純地瞭解生物之生存環境,而在於發現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環境間之關係以及生態系統的發展。自這觀點,不同生物各有其適合之環境條件,稱為特定生物之habitat或niche。在相同生態環境中之生物,如各種樹木花草、蟲魚鳥獸,依大自然規律,共生互利或相生相剋。
在自然界中,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上述生態或生態系統的存在。譬如說,在叢林裏,蚜蟲吸食樹汁,排泄出高甜度的蜜露,為螞蟻所喜愛。但是在自然界,蚜蟲有其天敵─瓢蟲,這時有賴螞蟻給予保護。譬如到了冬天,螞蟻便會將蚜蟲卵搬進螞蟻窩內;到了春天,再將小蚜蟲搬到適合的植物上。類似這種生態關係,在自然生物界中甚為多見。
如今,將企業視為一種生物。首先,其生存與繁衍有其適應之生態環境條件;其中,除了企業與其生存環境之關係外,還包括企業與其他企業或組織間的關係。
企業經營生態
其實,在人類尚未進入網路時代,企業已有近似今日生態經營模式之存在。例如在19世紀末,美國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以本身所經營之鐵路為核心,進而開發沿途之礦山,投資鋼鐵廠,興建旅館等相關事業,共存共榮,就是一種生態經營模式。
問題是,在那時代,由於未有今日進步的網路與數位技術,所能打造的生態經營模式,在許多方面,受到實體上的種種限制,相較於今日企業生態經營模式,範圍之廣,內容之多樣,其開放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企業經營生態與自然生態
但是,基本上,企業經營模式和自然界生態關係,存在有幾項基本差異。
首先,在企業的經營模式中,企業與外界之連接,主要透過市場交易機制,並以貨幣做為中介;雙方以價格為變項,尋求各自的邊際效用的均衡。這種市場機制,在經濟學中稱為「看不見的手」。
但是,在生態環境下,不同生命體間的連接,並不遵循市場法則。非常可能的是,一方所採行為,完全是為了滿足本身需求,而和另一方無關。更有其極端者,例如某種生物,在雌雄交配後,雄性即為雌性吞食,以增加雌性之蛋白質吸取,有助於次代的發育和繁衍。這種狀況,可發生於自然生態關係,卻不會發生於市場交易中。
其次,在企業的經營模式中,主要著眼於產業內的競爭關係及競爭優勢。但在自然生態關係中,奇妙的是,其間關係多屬互利互惠,乃依大自然之規律進行。
相形之下,人類之經濟活動受到市場及實體的限制,無法做為大自然生態下之神奇連接。
網路時代下的企業生態經營模式
但是隨著近年來人類進入網路時代,以及數位技術之發展,將其應用於企業之經營活動上,給予企業在連接上一個更開放和彈性的空間。企業可經由網路,超越產業、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給予居於消費末端的需求,獲得更豐富的生活上的滿足。
這時企業可以模仿自然生態下之連接,有意識地設計為一種「生態經營模式」。
例如,在今天,一家服裝設計公司,可推出一項有獎服裝設計競賽,將參賽作品放在網路上由消費者投票,選出優勝作品,然後將這些作品委外產製。而當初投票選中該項優勝作品者,便可以優惠價格購買。這種經營模式,在網前時代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這種生態關係下,基本上改變了市場交易性質。譬如,效用取代了資產和所有權做為交易的標的,精準取代品質,流量取代規模,成為價值創造的來源。
我們可以想像,在這種企業生態經營模式中,包括有場景、角色以及互動關係。
它可以由一家企業建構一個經營生態環境,例如Alibaba創造一個電子商務環境,本身不出售任何產品或服務也沒有存貨,而以B2B的經營模式,幫助他人創辦自己的事業,各有本身生命。它們之間,並不限於「投入—處理—產出」之傳統線型供應鏈關係,也無產業上之關聯性,但卻奇妙地發生某種超越傳統上的互惠關係。
交響樂團的演奏
這種生態經營模式,近似交響樂團,表面上,由不同樂器演奏者各自獨立運作,但卻能彼此融合成為美妙的「天籟」。這種神奇的融合作用,在自然生態中,可能來自大自然的無形規律,但在企業生態模式中,卻來自企業一種有意識的設計與嘗試,也培育出來一種無形但神奇的默契。
整體說來,由於企業採行了這種生態經營模式,使得近年來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如共享經濟、循環經濟、訂閱經濟以及零碎經濟等,才有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