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2022第一季投資展望

文/林成蔭(水利78,證券分析師﹝CSIA﹞,財子學堂副總,Money錢雜誌特約主筆)


這是一個充滿機會但也遍布挑戰的2022年,國際景氣仍在高檔震盪,攸關資金面的貨幣政策已然開始調整,可以預期漲多的金融市場基期墊高,技術面上波動勢必加劇,但是,經濟由剝而復投資仍然有合理報酬,要如何避開風險掌握機會將是操作的主軸。
整體而言,面對著通貨膨脹、供應鏈瓶頸以及變種病毒的威脅,世界景氣仍可望穩健擴張。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預估,2022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為4.9%,OECD預測值為4.5%,IHS Markit則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4.31%,眾多機構展望皆是正向。
台灣在先前的病毒侵襲中表現傑出,此一水準可望持續,根據主計總處預估,台灣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4.15%,主因為國際經濟回溫,供應鏈問題可望改善,消費力道回籠,新興科技應用不斷,台商回流與本地企業持續投資。
比較大的變數在資金面,美國聯準會 (Fed)正式加快縮減購債規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將於3月退場,市場預期,在通膨居高不下的情況下,FED很快會推動升息,各主要國家的央行將跟進,事實上,英國、韓國、俄羅斯、巴西等國已率先調升利率。
值得留意的是,這個措施不是「一次升息」,而是「一連串升息」。由FED最新公布的利率點狀圖可以看出,大多數官員推估2022年將升息3碼,2023年將再升息3碼,2024年再升2碼,基準利率區間將推升到2%~2.25%,三年共將升息8碼。
換言之,如果沒有意外,我們將揮別低利率時代,進入「升息循環」。2020年3月,各國政府和央行為了應付疫情挽救經濟,相繼推出超低利率和寬鬆貨幣政策,充沛的資金讓許多企業渡過危機,也促使股市發足狂奔,這個熱錢四竄的非常化現象將告一段落。
升息會有何等影響,可以參考歷史經驗。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股市崩盤,2001年911恐怖攻擊,2002年到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橫行,FED陸續調降利率到1%,股市否極泰來,景氣復甦後,2004年6月進入升息循環,台灣加權指數在同年3月先在7135高點後反轉,到該年8月最低5255點,跌幅達26.35%!
2007年美國次貸風暴,FED又開始降息,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FED將利率區間降到0~0.25%,2009年祭出QE(量化寬鬆貨幣)措施,市場逐漸穩住走出谷底,2014年10月QE終止,2015年12月FED再度啟動升息循環,當時資金大舉撤出新興市場,台股在該年4到8月的期間,由10014點重挫到7203點,跌幅高達28.07%。
由前兩次經驗可以歸納出,美國升息前,台股漲勢都結束並大幅度回檔,跌幅在兩成到三成之間,近年海外台商資金回流,國際情勢和產業動向也都不盡相同,歷史是否會重演,尚難預測,惟當股市的估值和位置處於相對高檔,謹慎並不為過。
從技術面的角度看,2021年美股道瓊指數年漲幅達 20.23%,標普漲 28.79%,那斯達克指數漲 23.20%,根據經驗,元月份通常表現較為平淡;而台加權指數在2019、2020、2021三年漲幅分別為23.33、22.8%、23.66%,連三年漲幅超過兩成,在歷史上極為少見,今年再大漲不易。
操作策略上,目前正是資金驅動接近尾聲的時刻,需特別注重風險控管,因為本波多頭的大修正或將悄悄出現,確保先前獲利,才有實力在低檔布局。
話雖如此,長期無須悲觀,因為如果通膨沒有離譜到失控,「升息」正是央行對經濟發展有信心的表現,股市在修正後可望走出長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