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敲響希望的鐘聲與旋律?

文.圖/郭于誠醫師(EMBA高階10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放射腫瘤科助理教授)


相信聽過我做自我介紹的人都熟悉這段話:「大家好,我是郭于誠,職業是放射腫瘤科醫師,請大家沒事不要來找我。當然,非來不可的時候還是要來哦!」通常一聽到都會先一愣「哪有人這樣自我介紹的?」緊接著想了一下「說的也沒錯啊」然後露出會心的一笑。這是甚麼意思呢?在我的工作中會來找我的不是學生、就是癌症病患與家屬!沒有人想當後者,最好一輩子都不要。然而,這常常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尤其是癌症發生率逐年提高的現在,我們都必須認清一個事實-癌症隨時可能找上門。既然我們無法避免被癌症找上,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萬全的準備,在預防與治療上建立正確的觀念與習慣! 
我在二十多年的行醫歷程中深刻體會到──患者和家屬是我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原來醫生除了要會醫「生」之外,還要懂得如何醫「死」;要能面對死,才能知道怎麼活,也才能真正幫到患者和家屬。每個醫生都希望病人脫離病魔,但是醫生畢竟不是神,沒辦法事事都如願,有時候是病人太晚求診,就算想救也救不了,那是醫師必須承受的壓力。不過,我同時也發現大多數的病人與家屬希望的是醫生能陪著他們一起面對疾病、給他們實質的鼓勵與支持,就算不如預期也不會怪醫師,因為大家都盡力了!照顧癌症病人的日子裡看盡生離死別,卻沒有讓我感到害怕,反而讓我更加積極過好每一天,不輕易交差了事,因為交差了事其實也交差了自己的人生,這也是病人教會我的人生哲理。
該如何幫助更多人呢?我就想到了「乾脆用說故事的方式把自己這20年來所遇到的案例寫成一本書吧」!於是我的第一本書「對話—大郭醫師的癌症診間微光故事」就這樣誕生了。為了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我使用第一人稱對話的方式來敘述,讓讀者練習換位思考。這本書一共分成六個篇章,分別是:醫病的迷思與反思、醫病溝通、健康食品、安寧緩和、悲傷輔導、學習與傳承。每一篇都有許多不同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自己的主軸、彼此又巧妙結合在一起,故事中傳達的訊息對於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希望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以輕鬆的心情來體會。
我也希望藉由這本書來傳達「完整」與「善終」的概念:沒有缺陷叫「完美」,缺陷卻是「完整」的一部分。罹患癌症確實是令人難過,當你陷入悲傷的時候,請試著回想這件事讓你得到哪些收穫?想過之後,你或許會發現其實得到的比失去的還多很多,這就是我說的「完整」。那麼「善終」呢?簡單來講就是「好好地走」,看似簡單的解釋其實蘊含無窮的生命力量。希望得者能從身心靈擴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大家都能得到「身心靈」的「善終」!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台灣漢和國際精準放射醫療協會」。各位可以透過網路或實體書局買到此書,也可以透過以下連結參與「捐款送書給癌友」的活動。當你聽到親朋好友罹癌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要買很多很貴的營養品來幫助他/她;你或許可以考慮送這本書,因為知識就是營養素,唯有了解越多才越能做對每一次關鍵的抉擇!當您捐款800元給協會,除了協會寄給您的這本書之外,本協會也將同步送癌友或家屬一本新書,建構正確的觀念、消除不安與恐懼、陪伴抗癌過程的煎熬。願這本書可以幫助正苦於找不到答案的朋友找到平安喜樂。 
活動介紹
2021/12/05 11:30~12:30
台北南港醫療展 VARIAN攤位
演講「敲響希望的鐘聲與旋律–抗癌之路」
與簽書互動活動
歡迎您一起來分享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