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從企業經營觀點探討 「數位時代」所帶來的 連結典範轉移

文/許士軍(逢甲大學董事、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理事長)   


在本專欄近若干期內所討論之主題,主要在於數位時代的到來對於企業經營與管理的影響。因此,做為討論之背景與前提,究竟什麼是「數位時代」,似乎有加以討論之必要。
說來奇妙,所謂的「數位時代」所帶來最主要的改變,在於人事物間「連結」上所帶來翻天覆地之變化,這也恰好就是「經營與管理」的核心問題。


為甚麼說「連結」是「經營與管理」的核心問題
如我們所知,人類社會之所以會出現企業或任何組織,就是要解決人類社會的合作問題,也就是所謂「群策群力」的問題。在此,姑不論所要達成的任務或目的為何,做好「群策群力」,其間的最大挑戰和關鍵,就在於「連結」。
解決之道,涉及兩個層次。一為對外,配合市場或顧客的要求,如何自四面八方取得所需形形色色之資源,包括相關訊息及物流安排,這是「經營模式」問題;再一為對內,如何透過企業內部組織之設計,導引人員分工與合作,以落實上述經營模式,這是「組織與管理」問題。
所謂「數位時代」的到來,主要在於網路設施以及數位科技方面的巨大進步,使人們在連結方面,獲得突破性的發展。


數位時代下之「連結」
基本上,資訊之數位化以及互聯網之發展與普遍化,在解決上面所說的「連結」問題上,帶來下述各個構面上的極大進展:
—由定點式連結到移動式連結;
—由有中心式之連結(平台)到無中心式之連結(區塊鏈);
—由訊息自動化處理,到專家系統到深度學習的AI系統;
—由獨立式的資料庫和伺服器,到共享式或混合式的雲端服務。
在此同時,還有許多相應的改變,包括頻寬,運速以及平台功能的深化以及群組之形成。尤其是隨著物聯網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及工作之各角落,這一切發展,正如馬雲在他的〈未來已來〉(2017)書中所說的:
「未來將會有一個新的世界誕生,這個世界會被稱為『虛擬世界』。這個世界會有一個新大陸,所有人都會在網路上發生關聯」。
事實上,也如同這一本書的書名所說的,這個「未來」已經「到來」了。所謂的「虛擬世界」也和「實體世界」發生連結,彼此「制約、衝突、取代、互補」,以至於在這世界裏,人們可以隨意連上所有的數位內容,而且允許內容不斷更新,排列和分類。這種連結狀態的「隨意化」,同樣也如這本書中所說的,目前的狀況,就連結而言,「只怕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在這嶄新的時代環境下,透過連結可能性之無限擴大,應用到企業經營和管理上,帶動了前所未有之神話般的改變。舉例而言,以平台模式所提供的多樣性和虛擬式的連結功能,以及個人自主經營模式,這在以前都是無法做到的。
有關這方面的改變,事實上不勝枚舉。但在此所要說明的,乃是在數位時代下,企業在經營和管理上所發生的典範轉移,舉其大者,就有下面好幾個層次。 
首先,在對外連結上,如:
—在供需之間得以做到精準而連續結合,減少了資源耗用和存貨呆滯;
—產業界線發生模糊化或消失,使人們能夠對於各種問題找到全方位之解決方案;
—在效用與所有權之間,可以分離,使得人們各方面的需求可以更靈活得到滿足,不必受到實體和投資上的限制。
其次,上述改變,顛覆了許多傳統上的經濟學和企業經營理念,如:
—精準取代品質;—創新取代效率;
—流量取代規模;—開放取代封閉;
—合作取代競爭;—分散取代集中;
再則,數位時代又開啟了某些新的價值來源,例如:
—虛擬社群的自動形成,取代了傳統上行銷所採取的市場區隔化和目標市場界定的做法;
—網路效應所帶來的,是改變了傳統上的邊際成本和效益模式,因此可隨流量增大而更為有利;
最後,面對當前人類有關資源耗損,廢棄物汙染,尤其氣候變遷等所帶來的生態浩劫問題,進入數位時代,使人類得以採取種種新的生態模式。對於解決這些問題大有助益,例如:
—訂閱經濟  
—分享經濟
—循環經濟


數位時代的全面性影響
事實上,數位時代所帶給人類社會的影響和改變,其影響恐將遠大於歷史上過去已發生的重大改變,例如由農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由農村社會進入都市經濟,或由地方經濟進入全球化經濟之類。
數位時代之影響所及,除在經濟活動外,也波及政治、社會、法律,甚至藝術、文學以及價值觀念等所有方面。而本文所探討者,有關其對於企業經營與管理的影響,實際上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領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