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息公告
校友會資訊
簡介
組織圖
理事長
副理事長、總幹事
顧問、理事、監事
歷屆理事長及總幹事
基金會資訊
組織章程
組織圖
榮譽董事長
董事長
副董事長、執行長
歷屆董事長、董事
獎助學金
捐款方式
活動行事曆
114年度
113年度
112年度
111年度
110年度
109年度
108年度
107年度
106年度
105年度
104年度
103年度
102年度
101年度
校友資訊
校友專訪
逢甲傑出校友
系友會
社團聯誼會
知識分享
活動剪影
活動照片
活動影片
相關連結
逢甲人
網站連結
入會·捐款·連絡
入會申請
捐款方式
連絡我們
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顛覆傳統組織及其運作之 雲端運算服務
文/許士軍(逢甲大學董事
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理事長)
跨越組織及產業界限之經營模式
探討企業經營之道,有一個明顯趨勢,那就是愈來愈少以產品為中心,取而代之的,則為所謂「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然而,就「經營模式」而言,又有一個趨勢,那就是超越或突破一家企業的界限,而走向跨越組織,改以產業結構為舞台,從而界定一家企業所扮演的角色。
一個最為人們熟知的例子,就是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中,這家公司以晶圓代工模式,為眾多的IC設計客戶提供製造服務;也由於在這一角色上所達到的製程領先,成就台積電在世界半導體產業中的龍頭地位。
我國另一家世界級的公司—鴻海—也是以其龐大而彈性的製造能力,從手機到電動車,不只是替一個產業,而是有能力為各種不同產業提供製造代工服務,又成為另一個在世界上跨產業的巨無霸。
整個來說,這類突破本身組織和市場限制,創造自己藍海的經營模式,進入數位世界之後,由於網路和虛擬化組織之發展,更能突破實體世界之限制,獲得更開放而遼闊之揮灑空間。
架構於數位世界上之「雲端運算服務」
以本文中所探討的「雲端運算服務」來說,就是其中一個具體事例。例如Amazon、Google或阿里雲這些公司,基本上,即透過以類似的經營模式,在數位網路中建立他們難以撼動的地位和優勢。
所謂「雲端運算服務」
所謂「雲端運算服務」,一般又稱「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在數位世界中,一般常和「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訂閱」(subscription)及「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等,相提並論。它們之間互相關聯,相互配合,都是屬於「互聯網」世界下的產物。但是在本文中,乃企圖自「雲端運算服務」這一點切入,討論其在企業經營與管理上之性質與角色。
自管理觀點,講到雲端服務,必須溯及管理中的「溝通」(communication)功能,尤其是其中之「資訊處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以當前數位世界語言來說,所謂「溝通」,即是「連結」(connectivity)。以連結做為企業經營之一個關鍵要素,其中涉及連結的對象和人數,連結的形式和內容,連結的媒介和技術,以及連結的時空距離等等,方方面面,其間有其極其多樣而複雜的組合。不過,由於過去可用之相關科技有限,而且受到傳統之組織結構僵化的限制,使連結功能在現實中並無多大發揮空間。
唯自二十一世紀以來,由於資訊和網路科技的驚人發展,連結情況千變萬化都有可能,因而使得資訊處理與應用,儼然成為決定企業經營策略或管理上之一成敗關鍵要素。
原來,一般公司只專注內部有關會計性質之資訊,為之專設部門,並訂定相關制度與規則以為處理。至於其他方面資訊,則由各相關部門個別收集和處理,並歸由檔案單位集中保管並備調用。這大概是有關資訊管理在相關科技尚未發展前之狀況。
不可抗拒之趨勢
其後,由於電腦之發展及使用,企業為了有效利用資訊,從引入excel試算表開始,設置內部資訊處理部門。使得所謂資訊部門或資料中心,愈來愈成為組織中之重要部門。問題在於,其間涉及購置設備,聘用專門人員等等,使得這方面之投資及費用也不斷增加,往往非一般中小企業所能負擔。即使勉力為之,又發生未能充分利用或仍有欠缺之情況,這有如個別工廠單獨設置電廠發電一樣,既不經濟又無效率。
因此,在2010年前後,就有像Amazon或Google這種電子資訊服務公司,投資建置較廣泛而普遍用途之儲存與處理設施,提供一般企業客戶使用,並由後者依使用程度付費。這時,對於個別用戶而言,所需要的,就是和雲端服務公司建立連線,有如本身虛擬化之資訊處理中心一樣便利。
這種資訊服務產業的發展,事實上帶給眾多企業在策略和經營上重大意義和影響。
首先,眾多企業,尤其在於中小規模者,有了這樣雲端服務,不但可以免除鉅額相關軟硬體投資,也可以省去日後維護,更新與管理上之複雜性及人員負擔,使得創業變為簡易可行。
其次,有了雲端服務使得客戶在策略運用和管理效能上,透過一個由數據和AI驅動之平台,獲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尤其有利於其全球化之業務拓展。
第三,在雲端運算支持下,使資訊處理工作,有別於過去的IT營運模式,可自公司內部各部門抽離,混搭成一種資料湖,帶動公司組織活化,譬如轉型為一種被稱為「蜂窩型態」的扁平化組織,用以取代傳統的層級部門結構,有助於組織內自主創業精神之落實。
邁向「生態經濟」大未來
自數位世界經營模式觀點,如果說,雲端運算服務的產品在於流程,而資訊即為其原料。此種雲端運算服務,具有公共與分享之性質。所提供的服務,在內容上,也可有不同層次:一般包括有「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或「軟體」(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各種類型。有了這些服務,對於客戶而言,則可取代原所設置之POS、ERP或CRM各種系統,也就是所謂「去IOE」的改變;公司不必自行設置IBM電腦、Oracle數據庫以及EMC存儲設施。此時在AI的驅動下,獲有更靈活而完整之資訊效用。
事實上,上述這些服務,主要還限於數據或資訊之利用,如果更進一步,其功能尚可擴及對於不同任務需要時相關人才的組合。
總而言之,將企業經營活動架構在雲端上,一方面,打破企業現有組織分工和界限,使物聯網發揮更巨大的作用和威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獨立的創業者,使企業快步邁向生態經濟的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