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北投溫泉鄉之泉源探實 地熱谷、硫磺谷、龍鳳谷與行義路溫泉露頭

文.攝影/陳韋佐(合經63 EMBA92)


北投地區地處「大屯火山群」,地底蘊藏豐富的地熱溫泉,1894年德籍商人奧利Oueil最先發現,溫泉文化真正風行始於1896年日人平田源吾創設的北投浴場「天狗庵」(今加賀屋一天狗庵史蹟公園)。北投溫泉的發展歷盡滄桑,從「溫泉鄉」盛名到溫泉「浴」樂A,以至於現今的大眾觀光泡湯休閒文化。清康熙36年(1697年)郁永河渡海落腳台灣北投,聘用原住民幫忙採硫,採硫之處就在古稱「大磺嘴」(今硫磺谷與龍鳳谷地域),是北投?泉源流所在。就從北投地熱谷起始,沿泉源路進入硫磺谷,再下探龍鳳谷,最後止於行義路溫泉露頭,來解開溫泉泉源之迷。
地熱谷
新北投「地熱谷」原稱「地獄谷」,水質屬於「鹽酸酸性泉」,俗稱「青磺泉」,亦稱「鐳?泉」。地熱谷為一盆狀窪地,可能為一蒸氣爆裂口遺蹟,底部有多處溫泉湧出,有硫氣味,熱氣瀰漫。窪地由溫泉匯合地表水成一淺水潭,池水從西南側缺口流出,形成一溫泉小溪,即為「北投溪」。現今北投公園露天溫泉、瀧乃湯、新秀閣大飯店等處的泉質皆屬青磺泉,有療養和復健的效用。
北投(溫泉)溪有一國寶級珍貴特產一「北投石」,具有放射性元素「鐳」,若要一窺「北投石」原貌,「地熱谷」與「北投溫泉博物館」都有展示。


硫磺谷
「硫磺谷地熱景觀區」座落在泉源路上,位於大屯火山群南端,為一爆裂口地形,呈東西向延伸之「盆谷」,淺黃色或暗灰色頁岩底下是儲集?泉的五指山層,有豐富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積岩。「盆谷」內的噴氣口和溫泉相當發達,所構建的多數「?泉生成池」乃是將?泉蒸汽引出地表,再接引冷水與蒸汽混合,形成新北旅社溫泉之泉源。
「硫磺谷」水質屬於酸性硫酸鹽泉,俗稱「白磺」,水質呈黃白色、有硫磺味,泉溫40~60度C,有「牛奶湯」的美稱。硫磺谷古稱「大磺嘴」,區域內是硫磺氣而非溫泉,須引陽明山之山泉水注入,方能形成溫泉,因此「盆谷」內有多數?泉生成取用設施,站在觀景台遠觀就可一目瞭然。


龍鳳谷
「龍鳳谷遊客服務中心」所在位置正好是一狹窄鞍部,硫磺谷與龍鳳谷分水嶺,硫磺谷在西邊,龍鳳谷在東邊。
龍鳳谷屬於雙重溪爆裂口,谷地有許多噴氣孔、硫氣孔、天然溫泉和人工溫泉,是行義路上溫泉餐廳的溫泉來源。龍鳳谷谷地廣闊,谷內設有遊客專用的木棧道,可綜攬谷地奇岩地景風貌。由於地表長年受到硫磺氣的侵蝕,變得殘破不堪,?泉集水池不如硫磺谷。由木棧道直上,眼前是遍佈山谷四周的嶙峋怪石,石頭表面嵌著一層經磺氣薰染的黃色結晶,「南磺溪」的潺潺溪水從其間往下游奔流。山壁間一股地熱噴氣往上衝,瀰漫著白茫茫的雲霧。


行義路溫泉露頭
「行義路溫泉露頭」是火山活動區,溫泉露頭多,地熱與?泉同時冒出,形成一窪窪熱氣氤氳的景象。這處山谷寸草不生,地熱零星冒出,地貌顯得異常荒蕪。行義路溫泉露頭又稱磺溪嶺溫泉露頭,溫泉露頭都在磺溪東側的山麓-磺溪嶺上。磺溪自湖山里蜿蜒過紗帽橋,在行義路東側沿著山勢南流,形成著名的行義路溫泉。此處溫泉的流量十分豐富,泉水呈青白色,屬酸性硫磺泉。
本區為全國第一座溫泉露頭區景觀保育整治示範區,沿邊坡設置起伏木棧道,可就近觀察溫泉露頭之地質景觀,包含硫磺氣冉冉上升的景象、熱水換質帶的特殊地質景觀、硫磺結晶、溫泉露頭石樁、?泉生成說明解說牌…等,期望讓民眾更加瞭解豐富的?泉資源。
行義路溫泉一帶遍布許多溫泉山莊,「皇池御膳館」的山莊門口有一小型泉池,名為「鐳泉」,即與地熱谷相同水質的青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