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于誠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癌症中心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放射腫瘤學科助理教授)
某天早上開完晨會,我對著兩位醫學生說:「我要去細胞治療中心幫病人做治療,你們要不要一起來?」學生一聽到細胞治療,立刻開心的點頭說好!一路上,我向他們說明細胞治療的起源、原理與目的,接著說明「特管辦法」的必要性,最後教他們對於細胞治療要有正確的認識,畢竟這可能是他們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在我為病患進行治療時,學生充滿好奇的學習著,旁邊的家屬則非常關心地詢問狀況,我向他們說明:「不用太擔心,因為是自己的細胞打回自己的身體,所以副作用非常小,這兩年來幾乎沒見過有病患出現不適的情況。」我接著問了病患:「上禮拜注射後回去有沒有不舒服?」病患回答我:「沒有!而且精神反而更好了。」我笑著說:「大部分的病人都是這樣的反應,因為抵抗力或多或少提升了!」家屬才放心地點點頭。不過我接著又說:「雖然是這樣,這並不代表細胞治療一定能完全摧?癌細胞,這只是治療的一環而已,還是需要搭配其他的方式才行。而且,因為每個人的細胞都不一樣,甚至同一個人的細胞在不同時期也都不同,因此施打後的結果也不能互相比較,要有正確的認知。」家屬點頭說知道,不會因為這樣就拒絕其他的治療。結束治療並評估病患反應之後,我帶著學生向家屬道別並離開細胞治療中心。就在沿著原路折返時,我指著一道門問學生說:「你們知道這扇門的背後是什麼嗎?」學生說「知道,是急診。」我點點頭:「沒錯!是急診。我們醫院當初在設計整個動線時就有考慮到這是一個很新的治療方式,雖然照理說很安全,但是醫療畢竟還是有不確定性。」學生認真地聽我說:「因此,雖然我們已經很有把握了,我們還是把中心設在急診旁,兩邊用這道門相連,萬一有緊急狀況,急診醫師只要通過這扇門就能立刻到達現場給予協助,而我們也是因為考慮這麼周詳才能成為特管辦法第一個核准的醫院。」學生這才理解這扇門原來這麼重要!我繼續說:「同樣的道理,4/2發生的太魯閣號事件罹難49個人,其實人為疏失造成的事故,應是可以預防的。只因有人沒按照標準流程、沒遵守相關規定、沒有考慮風險意識才鑄成大禍。而我相信這絕不是單一事件,反觀在醫療或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為了貪圖方便而養成錯誤習慣,直到發生事故時,不論上下級單位,都難辭其咎。」學生問我:「所以說,我們雖然很有把握細胞治療非常安全,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好所有萬全準備,對不對?」我點頭說:「是的!安全永遠排在療效與績效的前面。你們永遠要記住,我相信沒有一位醫生存心要害死病人,醫生都是想方設法要救病人的,然而所有的意外都發生在料想不到的地方。我並不是說不能允許任何一次意外發生,而是說在意外發生之前你有無做好萬全準備?在意外發生之後你又做了什麼應變措施?」學生很專注的聽我解說:「專業很重要,態度更重要!」醫療需要風險管理,企業經營更需要風險管理;專業的風險管控阻止意外的發生,但是意外不發生就看不到專業的價值;如何看到專業的價值需要洞見未來的眼光與態度。企業經營的成本不能只看原料的價格以及人力的支出,人才的價值常常不是這些有形的指標能衡量的,醫療更是如此!我常常看著報紙媒體上關於健保政策的討論,真正了解風險管理的人都非常憂心,因為相關單位就是用有形的價格與支出來做政策的制定標準,這需要大家的力量與支持。備註:細胞治療目前仍屬於特管辦法所規範的醫療行為,明確的療效仍需要更多的時間與更嚴謹的數據資料來證明。若各位校友有此需求,請務必先了解何謂「特管辦法」並與自己的醫生討論之後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