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銜接未來?致力創新

文.攝影/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


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以下簡稱國際學院)成立至今已邁向第六年,為臺灣首例通過教育部核准辦理的2+2國際專班。在創新國際教育這條路,國際學院一直是屬於開拓者的角色,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十分艱辛,目的是希望能為莘莘學子盡一份心力。令人感到興奮的是,近幾年所付出的汗水與努力,已逐漸長出甜美豐碩的果實,讓我們更加堅信國際學院正走在一條對的道路上。
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70位學生在國際學院精心擘劃的學習藍圖與關懷耐心的陪伴帶領下,獲得逢甲大學以及國外大學雙學士學位。畢業生未來出路不僅廣闊,表現也非常亮眼:每年陸續有多位學生提早半年畢業,許多畢業生都申請上更好的國內外研究所,如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美國普渡大學;澳洲八大頂尖學校:雪梨大學、墨爾本大學、蒙納士大學、昆士蘭大學及雪梨大學;還有台灣大學、香港大學等等。更有普渡電資學程畢業生在學士畢業後申請直攻南加大博士學位,獲得全額學雜費減免及四年生活費每年美金32,000元補助。在就業方面,本院有畢業生在大四上的時候美國科技公司提出十萬美金年薪誘人薪資條件,就等著學生畢業去就業。也有畢業生獲聘進入如鴻海精密、威剛科技、美商網碩科技、Line與車王電子等世界大廠工作,工作地點遍及海內外,畢業生成就非凡相當令人讚賞,而這也是證明國際學院辦學用心且成功最佳實證!
這些閃耀的成果一點一滴搭建起逢甲大學國際學院這個創新國際教育新品牌,如何將這個品牌擦得更亮並且推向更高層次是國際學院為自己設定下一階段需追求的目標,據此國際學院更加嚴謹且嚴格挑選學生質量與要求自身教學品質。我們仔細分析學生來源,瞭解學生在校表現,擬定相應招生策略,開拓各類管道如台北巿家長會、雙語高中論壇、校友等努力推廣學院品牌。在初步分析110學年度招生報考學生來源高中後,結果令人相當振奮,國際學院學生來源高中數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北部學校,今年更有建國中學、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師大附中、政大附中學生報考本院的個人申請考試,著實激勵了我們,逢甲大學國際學院的辦學確實深獲肯定。
持續改善教學品質永遠都會是國際學院持續努力的重點,本院體現及鼓勵學生創新與實作精神的重點特色「創新專題」系列課程,整合了學生基礎商學與工程課程中的理論與知識,思考及探索各項議題,包含社會、環境、商業、工程、教育等議題,開發學生評估與決策能力並激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創新思考的習慣,並由教師透過專題式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國際學院期望能培養出「具備國際觀並關懷地球的專業人才」,今年更鼓勵各學程在各類課程中,藉由整合或搭配的方式融入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SDGs),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包括終結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權、淨水及衛生、可負擔的潔淨能源、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永續城鄉、責任消費及生產、氣候行動、保育海洋生態、保育陸域生態、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與多元夥伴關係。為幫助聯合國SDGs順利融入課程,本院特於4月中旬邀請歐萊德(O’right)葛望平董事長蒞校演講,葛董事長曾在聯合國演講倡議「零碳經濟」,該企業於2011年已生產出全球第一支零碳洗髮精,這家企業的經營理念「綠色、永續、創新」,致力落實聯合國SDGs的目標,成為最佳實務典範與教材,透過演講及至該公司參訪模式,潛移默化地將SDGs相關理念深植於學生心中,期望國際學院所培育的學生擁有的不只是厚實的專業能力,還有關懷全球議題的胸襟,才能運用自身能力幫助世界朝向更美好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