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半導體晶片短缺 背後的低碳商機


文/黃正忠博士(化工74、KPMG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亞太區負責人暨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北半球氣候慢慢變暖和,照理說新冠病毒的活性應該降低,傳染速度應該減緩,確診病例應該減少,但事與願違。截至2021年4月15日,全球確認人數達至少1億3700萬,死亡近300萬。亞洲的日本疫情在趨緩三個月後又再出現單日確診超過4000例,東京奧運已面臨停辦關鍵;南美的巴西則是持續單日死亡超過4000人;歐洲的德國與法國防疫措施又再加強,而丹麥則成為全球第一個因為嚴重副作用完全停用AZ疫苗的國家。
人類忽視公衛風險的自大再度導致全球陷入新冠疫災的泥沼中,而病毒卻懂得聰明調適詭異多變的氣候條件來攻擊大肢卻脆弱的人類。
因為新冠疫災持續發威,陸海空大眾運輸產業受到空前衝擊,進而促進全球私人汽車暢旺的買氣。因為氣候變遷導致低碳車種快速發展,汽車產業是繼能源從化石燃料(fossil fuel)轉型至再生能源之後,第二個向低碳轉型的主流產業,過去二十年從燃油車逐漸轉型至生質柴油、油電雙動力、再到電動車,預期接續將繼續轉型至氫燃料車。即使是燃油車,能效提升及半自駕到自駕等智能化發展更是日新月異。這些基礎成了新冠疫災加速無接觸經濟發展下,購車傾向顯著往新車種一面倒,使數位智能低碳車種的商機主流化。
《彭博社》及諸多財經媒體於2021年1月底報導,在全球汽車業高買氣卻深受晶片短缺所苦下,台灣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再次被彰顯出來,特別是在整個半導體價值鏈上是最關鍵核心,具有龐大策略價值。《彭博社》以「全球危險地依賴台灣半導體(The World Is Dangerously Dependent on Taiwan for Semiconductors)」為題,報導全球車用晶片短缺下,包括德國福斯汽車、美國福特汽車及日本豐田汽車等大廠,都因為沒有晶片被迫停工,美、日、德等國都傳出向台灣求援,而這項任務主要落在台積電等半導體業者身上,台灣的重要性也瞬間大到讓人難以忽視。
我國半導體業者高層也向我表示,短期還未看到平息有望的新冠疫災,全世界數位化基礎工程勢必加碼擴大投資,包括低碳車種在內的民間數位化智能產品需求更是供不應求,產能滿載不說,應用需求龐大且迫切,必須排隊等下單已是常態,有客戶抽單馬上有其他客戶補上,根本不怕沒單。
大家都很清楚,現在誰有疫苗誰有影響力與股價。今天台灣半導體產業成護國群山,也非一天二天。需要疫苗才想到應該大幅投資開發,根本緩不濟急。台灣發展汽車業已超過五十年,過去最最弱的就是燃油引擎,但是誰能預料今日最夯的電動車,偏偏就是沒有台灣最部會的燃油引擎,也因而造就了我們在電動車產業中幾乎無所不能的實力。
半導體是所有數位、智能、與電氣化低碳產品必備的元件,這波高度需要晶片的車廠,其實都已經主動或被動正式宣布淨零(Net Zero)碳排放的目標,如圖中所示的福特、通用、福斯、BMW、奧迪、保時捷等,目標時程在2030至2050年間不等。因應氣候變遷的路徑下台灣的能源產業轉型了,國外的汽機車早已經開始轉型了,但是台灣卻還沒有明顯的政策環境來解決這個帶來惡劣空氣品質的運具轉型。誰的責任?當然是交通部長!
最近交通部長才因為台鐵太魯閣號在花蓮的重大事件而下台,很多人不了解台灣的汽機車向低碳轉型的牛步現象,其負面衝擊其實也大到可以要求交通部長失職下台的程度。我們衷心期待台灣能有一位積極對氣候變遷負責任的交通部長,不畏既得利益的壓力,看懂車用晶片需求訊號的門道,為台灣的汽機車低碳轉型,創造空污改善、健康改善、排碳與氣候改善、低碳車種技術精進與掌握全球低碳車種龐大商機的多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