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在數位化組織下「人」的主體化發展

文/許士軍(逢甲大學董事、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理事長)




在本專欄中,過去曾有幾期連續討論數位時代下的企業經營和管理,唯所採取的,主要乃自組織或領導的觀點。然而在現實上,人們愈來愈認為,在組織內員工應該才是真正的主角,由他們帶動創新,創造價值,而非工具。因此在本期,嘗試自個別員工立場探討他們所扮演的開創性角色。
「人力資源管理」的歷史發展
講到員工和組織的關係,人們馬上會想到「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RM)這一課題。事實上,這一課題之所以發展成為今天MBA一門主課,乃代表一種歷史演變的結果。它的前身,在1960年前,一般稱之為「人事行政」(personnel administration),其後改稱為「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到了1980年代之後,HRM這一名稱才普遍起來;人們認為人力代表一種可以成長的資源,而非成本。


人只是一種資源條件嗎?
將人力視為一種資源,雖然代表一種進步的觀念,但其背後,仍然假定組織本身才是主體。由這主體雇用員工,提供就業機會和工作場所,並就其付出的勞力給予薪資待遇。在這觀念下,員工只是扮演一種工具的角色,主雇之間所發生的,乃是屬於一種經濟性質的交易行為。即使近幾十年來,這種關係已發展為超越單純經濟性交易範疇,雇主除了提供薪酬待遇外,還必須顧及員工身心健康和福利。但是基本上,這一切仍然不改員工做為一種資源的角色。


由「管理」走向「統理」
問題在於,將人視為一種資源這一觀念,近年來已受到置疑或挑戰;人們認為,「人」不應該是一種屬於工具性的資源,而應該是組織的主體。譬如在近年來人們在於有關「公司統理」(corporate governance)角色上之討論,已納入諸如「利害關係人群」(stakeholder)、「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生態永續」(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或ESG這些觀念,認為它們應該凌駕於企業盈利目標之上,使企業朝著所謂的「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境界發展。
在這些觀念下,很自然地,員工不再只是一種屬於「資源」(resources)的角色,而是企業的主要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或「統理者」之一;換言之,員工們不再只是企業所需要的「手」,反而企業應該是讓員工發揮理想,實現個人價值的平台。


企業面臨極大挑戰
這種巨大改變,顯然帶給企業在經營上一個極其艱鉅的挑戰。有人樂觀地認為,這樣的企業,必將引發員工的向心力,努力工作以為回報。其結果,必將有利於企業達成其財務方面之目標。但是,不幸地,根據事實經驗以及實證研究,員工所獲較高「工作滿意度」(job satisfaction),未必保證生產力的提升,二者間存在有相當複雜的關係。尤其一旦工作滿意度包括有「工作穩定」(job stability)為其主要內容時,更可能為企業帶來生產力方面的負面效應。
為了避免發生這方面可能帶來的負面反應或負擔,有些企業企圖以自動化或外包方式減少對於員工的雇用。問題在於,這種作法有其限度,而且對於企業的長期和健康發展也有不利影響。
當前的一種積極做法是,乃是鼓勵企業經由創新,一方面既可提高企業的財務收益;另一方面,也更重要地,乃因此讓員工主動參與這些創新活動,當家做主,獲得心理上更大的成就感。


數位時代下的組織發生重大蛻變
令人興奮的是,進入數位時代後,人們發現另一道曙光。此即在數位化環境下,企業組織型態發生根本性質上的改變,此即脫離傳統上的層級結構和部門分工模式,朝向「扁平化、去中心化和虛擬化」方向發展。一旦如此,組織本身將不再是傳統上以「分工」和「標準作業程序」為圭臬的「執行」機制,而轉變為一種以孕育和協助成員「創業」的生態環境。換言之,工作場所不再只為了工作,而是一種激發和匯集創意的泉源,人們藉由社群網路做為連接和互動的工具。在這種虛擬化的組織環境下,成員們不再歸屬一個固定不變的單位,像一顆顆「螺絲釘」被動地在公司指揮或監督下上班或上工,而成為一個個「自主經營單位」,以一種創業主或CEO的角色,主動發掘顧客需求,開發商機。他們經由各種性質不同的平台和雲端設施,獲得內外資源及經營上的參與及支持,自主負責,謀求生存和發展。


員工由工作的手而成為組織主體
基本上,這種以人員為主體時代下的組織趨勢有不同名稱,諸如「自組織」、「蜂窩群組」、「小微企業」、「阿米巴組織」等,也有學者稱這種組織為「合弄體制」(holacracy)。它們似乎沒有一種固定的型態,是配合不同環境和數位化條件而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可以確定的,在這趨勢下的員工,可以擺脫種種硬梆梆的框架約束,有機會在許多事情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出決定,展現自己的性格,毅力和能力。但重要的是,他們同時也承擔後果和責任。
簡而言之,也許與一般觀念相反的是,在這種組織型態下,「人」不再只是資源,而是「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