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新時代下的領導:願景、組織文化與創業精神

文/許士軍(逢甲大學董事、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理事長)


一般討論領導或領導者這方面問題所採途徑:多將領導視為一種抽象功能,探討其性質,基礎或應用,建立某些命題;或將其具體化為一領導者,自其個人特質、性格、行為表現等方面,發掘其間關係。但在本文中,基本上乃就領導者所發揮之影響力與特色加以探討。
領導效果和組織脫不了關係
實際上,領導者能否產生影響力以及何種影響力,都不是和組織成員直接發生關係,尤其在較大型的組織中,其影響力必須透過組織結構及程序,因此討論領導作用必須放在組織的特色或架構中予以探討,才有真實的意義和價值。
何況領導和組織之間也存在有互為因果的關係:一方面不同的組織性質和特色所需要的領導風格和作法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真正的領導者,也有待努力改變一個組織之結構,塑造其文化,落實他的策略構念。
問題在於,和領導相關的組織因素或特質多且複雜。因此在本文內,只選擇其中關係十分密切,甚至可認為具有關鍵性影響的,予以探討。它們就是組織願景和組織文化。


組織發展和定位—願景
首先,一個組織之生存和發展,和其外界環境存在有密切關係。這就涉及一個組織的發展方向和定位的選擇,將構成其整個管理系統和方式之前提。然而,這種選擇,如何拍板定案,主要落在領導者身上。例如在傳統社會中,外界環境十分穩定,變化不大。這時所需要的領導,就是帶領和激勵下屬,按照既定的工作計畫和分工辦法、認真努力,以提高效率為目的;此時所採手段或領導力的來源,主要來自掌握升遷、獎懲的權力。
早期管理理論之所以將領導視為十分狹隘的功能,置於計畫和組織之下,主要即由於當時外界環境相當穩定不變的緣故。


「烏卡時代」的環境特質
但是在目前以及可預見的將來,整個外界環境和條件發展劇變,有人稱之為「烏卡時代」,此即以環境變化的四種特質:「變動迅速」(variety)、「高度不確定」(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與「模糊性」(ambiguity)之英文首一字母加以形容。這也就是本文中所採的「新時代」的特色。
在這種環境下,領導者之首要任務,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是維持穩定與追求效率,而是帶領一機構如何適應環境之變化而選擇本身之方向與定位。這種選擇之具體表現,即在於一個組織的「願景」。
所謂「願景」,即指一組織對於未來所要實現之景象(spectacle),又稱為企圖心(ambition)或夢想(dream)。舉例來說,如可口可樂之願景為「讓世界上每一個消費者伸手可及」,CNN要成為「在任何事項、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成為最好也最可信賴的新聞來源」之類。


願景型領導
以願景取代升遷獎懲做為領導力的來源,除了如上所述,具有實質上之策略涵義,有助於做為決策上之依據外,還有在管理上激發員工積極性—而非「保健性」(Hygiene) —之動機,給予他們較大的創意和彈性空間,此種出於屬於高層次之心理動機,可對於員工產生較高之成就感作用。
尤其在共同願景之追求上,可以促進組織內人們之凝聚力與團隊精神,有助於排除個別性激勵所帶來的內部傾軋等不良效果。更為重要者,在目前趨勢下,公司所採願景,一般並非以增加利潤或市場占有率之類財務性指標為目的,而是需要將其提升到ESG層次。如此不但可以順應世界潮流,也可以將公司本身超越「唯利是圖」的傳統印象,給予企業以正當性之生存理由。


數位化世界下的管理蛻變
其次,講到為何今後領導必須配合組織文化,也和目前世界走向數位化的趨勢有特別關係。具體地說,在數位化環境下,企業經營既然無法依賴諸如詳盡明確之計畫與預算,部門分工與控制,以及所謂之「標準作業程序」(SOP)之類傳統的管理控制機制。
這時人們所採途徑,乃是經由塑造所謂的「企業文化」,培育企業人與人間、單位與單位之間,以及人與單位之間的信任。這種信任,在相當大的程度內,可以取代傳統上的制式化機制。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傳統管理機制的僵固特性,增加靈活彈性,更可以增加成員之成就感,激發人員之「內生性」 (?intrinsic)動機。這和前述「願景」所產生作用,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組織」和創業精神
在這種數位化環境下,企業經營不再採取由上而下之指揮控制模式,讓個別人員或較小團隊在各自本身任務下,成為具有自主經營特色的「自組織」。如日本稻田盛夫所採的「阿米巴經營模式」,或青島海爾公司的「小微企業」模式。事實證明,即使是巨型企業一樣可採用這種微小化的組織模式。問題在於,其成功條件,即在於企業內必須洋溢著一種「創業精神」。
這種創業精神,較之信任,其性質已超越傳統上企業經營的範疇,而來自一個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念、生活型態與資源條件,屬於一個社會的「外生」(exogenous)變項。但在如今數位時代,如何將這種精神轉變為企業之「內在」(endogenous)變項,代表一種更進一步的文化塑造。因此,如何在企業內培育這種精神,遂成為今後領導者之一重大任務或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