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贈與、死後繼承
傳承方式因人而異(上)
文.攝影/偕德彰(會計71、德安財富傳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德安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就是為人父母者,死後都希望留一些東西給孩子,讓他們衣食無缺、生活有依,所以到了一個時機,你可能會由父母這邊繼承到遺產,也有可能是自己累積了不少資產,想轉移給子女。若想要以最低的稅負,進行財富的移轉,那麼,不管是遺產稅或贈與稅,不妨提早進行了解與規畫。但是財富的傳承,常常考慮的問題不盡然只有稅的問題。
遺產可以在被繼承人(例如父母)生前,就開始進行移轉,不僅具有一定的節稅效果,也能避免多位繼承之間的紛爭。只不過,「生前移轉財產」一旦處理不當,既有可能節稅不成反被罰款,也可能因為財產移轉給不肖子女,反而造成自己變成「被棄養」的對象。所以,都有必要提前了解正確的遺產稅規畫的重點。
遺產稅節稅規畫方式,一般會以以下2種方式為主,分別是「生前贈與」、「死後繼承」。至於民眾適合採取「生前贈與」或「死後繼承」中的哪一種,其實可以參考以下2個指標:
一、人性考量
雖然透過生前贈與方式,有一定的免稅額可以進行節稅規畫。但提前贈與,當贈與人後悔時除非採取一定的法律行動(例如向法院提出訴訟),否則,雖然可以減免一些稅負,但可能是「送出去,就要不回」了!畢竟從許多的實際案例,父母們選擇在「生前」,就處理掉所有財產,也並不是那麼全然順心如意及無風險。
因為其一,太早將財產給孩子,通常只會引起紛爭。就算是將現金,平均分配給所有子女,也會有人覺得不公平。因為,總會有人說:「我照顧的時間與心力比較多,不應該分到的是跟其他人一樣的金額。」
其二,太早將財產贈與給子女,可能讓長輩自己面臨被掃地出門的境地。一直以來,媒體社會版面就不缺類似的新聞:子女在提早拿到父母的財產之後,因為已經「喪失了所有的利用價值」,就把父母遺棄。就算有些個案,還能夠經由法律訴訟的管道,將財產重新奪回。但是,曠日廢時不說,當父母已經失能或失智時,誰有那個時間與精力,能與子女對簿公堂?
表一、生前贈與與死後繼承的優、缺點比較
定 義 優 點 缺 點
生前
贈與 生前,就將財產贈與給子女,並將財產登記在子女名下。 如果妥善運用每年贈與稅的免稅額,可以享受免贈與稅的好處。
讓子女提早有購屋或創業基金 可能要擔心財產移轉或過戶給子女後,子女變得不孝,讓自己晚年失去老本的依靠。
如果子女管理財產的能力不佳,財產有可能落入他人手中。
子女獲得財產之後失去奮鬥的意志,或任意揮霍毫不費力得來的財產。
身後
繼承 在財產所有人去世後,才能將財產移轉給繼承人 1.至少可以避免以上生前贈與的各種缺點。
2.可以採用遺囑的方式,根據子女的孝心及能力來分配遺產,而不是均分遺產。 一般動產(例如現金、存款、上市、櫃股票,各種有價證?等)比較容易分割處理,但如果是不動產,就必須出售後轉為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