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剖析國人十大死因談如何趨吉避凶 / 第一章

文/曹昌堯醫學博士(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內科學教授、EMBA高階101)
談如何趨吉避凶 / 第一章
剖析國人十大死因
愛車都要定期檢查保養,為什麼你的身體不需要?雖然不能長命百歲,但是總希望不要疾病纏身。本篇文章剖析國人十大死因,告訴你該如何為身體進行定期檢查、持續保養,以達到趨吉避凶。

(一)解讀國人的十大死因:
如上圖所示,國人的十大死因包括常見的9種疾病以及事故傷害,有效地破解這些原因,將使你能夠遠離疾病達到長命百歲。十大死因以慢性疾病為主,除了首惡的癌症、第3名的肺炎與第6名的事故傷害外,其餘的死因都與慢性病有關。其中第2名的心臟疾病、第4名的腦血管疾病、第5名的糖尿病與第8名的高血壓性疾病都與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有關。另外,第7名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第9名是腎炎及腎病症候群,第10名的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同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十大死因有六個(第1~4,及第7~8名)都與抽煙這個惡習有關。

(二)破解國人的十大死因:
(1)如何有效預防及早期診斷首惡的癌症:
(a)要如何預防:
106年國人癌症死亡人數為48,037人,佔總死亡人數的28%,是第2名心臟疾病的2.3倍,而這個趨勢還在繼續成長中。然而,不管你如何小心謹慎的生活,都無法完全避免癌症的產生,科學家們相信癌症是一種隨機突變的運氣問題,但是,分析公共衛生與各項醫學研究的結果,英國國家癌症研究院認為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4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當然,除了生活習慣與環境因素外,遺傳到某些特別的基因也可能比較容易得到癌症(例如:乳癌的BRCA基因。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將下列物質列為一級致癌物,想要避免罹患癌症,首先要遠離這些物質,包括:空氣污染、日曬、黃麴毒素、砒霜、石綿、六價鉻、二噁英、甲醛以及千百年殘害人類的嗜癮性商品:煙草、檳榔以及酒精。另外,科學家也相信過度肥胖、吃太多的紅肉以及某些特殊的感染都可能造成癌症的產生。所以,奉行健康飲食的習慣,少魚、少肉加上一日五蔬果,控制體重與適度的運動都有助於減少癌症的產生。B型及C型肝炎被確定與肝癌有關,人類乳突狀病毒引起的子宮頸發炎,則與子宮頸癌相關,胃部幽門桿菌感染則與胃癌有關,所幸這些感染目前都有很好的治療藥物,一但得病需要妥善與完整的治療。另外,施打B型肝炎疫苗以及人類乳突狀病毒疫苗,是一種有效預防感染的方法。(更詳細的內容可以閱讀我先前的「癌不癌由不得你嗎?」的三篇系列報導)
(b)如何提早發現?
每一個人都知道制敵機先的道理,第一期的癌症經過治療的痊癒率都在九成以上。然而絕大多數的癌症,在早期甚至在中、晚期都沒有症狀,癌症要早期發現只好靠定期的健康檢查了。現在坊間標榜抽血檢驗幾種不同的癌症指數就可以篩檢出是否罹患癌症,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做法。許多癌症從發病甚至到死亡這些指數都不會高。有些醫院推薦用正子掃描去做全身的癌症篩檢,也不是一個正確的做法;因為小於一公分的腫瘤正子掃描常常會看不出來,腦部及泌尿道系統也是正子掃描的盲點。其時,不同器官的癌症要用不同的儀器去檢查:肺癌要靠低劑量電腦斷層;食道癌、胃癌及大腸癌要靠內視鏡檢查;肝癌、胰臟癌、腎臟以及婦科的癌症要靠超音波,或更精準的磁共振或電腦斷層來檢查;乳癌要靠超音波或X光攝影;子宮頸癌要靠子宮頸抹片,口腔癌及鼻咽癌要由耳鼻喉醫師檢查。所以,癌症篩檢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應該事先與你的醫師好好商量,依據是否各項的危險因子來做個人化安排。
(c)要多久要做一次?
電腦斷層、磁共振及超音波都是昂貴的檢查,癌症的篩檢多久做一次才合理呢?首先要依據你有沒有家族病史以及危險因子來做設計,基本上至少兩年一次,但是以肝癌為例,如果本次的檢查已經有一些異常,或是有非常重要的危險因子,例如:B型或C型肝炎,就需要更頻繁的追蹤檢查。那麼幾歲要開始檢查呢?不同的癌症好發的年齡不同,例如;子宮頸癌與乳癌30-40歲就必須開始檢查,肺癌可以在40-50歲後再開始檢查。但是筆者照顧過的肺癌病人中,年齡最小的是16歲。所以,如果經濟不是問題越早檢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