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全民運動石虎保育

全民運動石虎保育 
文/黃志偉 (母校水利發展中心副主任)許盈松 (母校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教授)   


近年有賴於地方機關與環團極力推動石虎保育,辦理一系列公益活動,將捐助款項落實於石虎生態保育,獲得各界響應。日前亦有眾多專家及藝人於臉書專頁連署反對相關開發案,以保留石虎棲息環境。而苗栗縣於108年12月10日三讀通過「石虎保育自治條例」,為全台第一個地方政府針對單一物種通過之保育條例,可見已喚起社會大眾重視石虎保育工作之意識。
台灣的石虎主要分布於西部新竹至台南間的低海拔淺山丘陵地,為農委會公告之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然因缺乏全面且長期之監測資料,故確切數量較難掌握。由相關研究報告推估,全台約僅剩不到500隻,再加上石虎路殺事件層出不窮,石虎剩餘數量實讓人憂心。
石虎保育工作推動,除民間團體辦理的相關活動外,公部門亦投入相關經費進行石虎調查與減緩路殺等相關研究計畫。近年如林務局辦理之「南投地區石虎族群調查及保育之研究委託計畫」、「重要石虎棲地保育評析」、「南投地區石虎調查監測及推動友善石虎棲地」、「臺中地區淺山生態系及石虎保育推動計畫」;臺中市政府辦理之「臺中地區石虎族群調查及保育之研究委託計畫」、「107年度臺中地區石虎族群調查及石虎重要棲地與廊道改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辦理之「石虎保育策略研擬與研究案」、108-109年度「石虎保育行動綱領研擬與密度估算研究案」;以及苗栗縣政府辦理之「石虎路殺緊急處理暨老庄溪監測調查」、「108年苗栗縣減緩石虎路殺設施建置計畫」、「苗栗縣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試辦計畫」、「苗栗縣石虎族群數量與分布調查」、「 108-109年度西湖重要濕地(國家級)基礎調查、石虎現況研究暨濕地環境教育推廣計畫」等。石虎調查頻度不低,未來應整合相關單位之調查結果,以客觀且科學角度討論,並藉由辦理公聽會、說明會或工作坊等方式,與民眾進行妥善溝通,宣導石虎保育工作。
除了石虎保育工作推動外,公共工程委員會於108年5月10日修正發布「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注意事項」,明確規範中央政府各機關補助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辦理補助比率逾工程建造經費50 %之新建公共工程,需辦理生態檢核作業。目的為避免工程施工過程破壞生態環境,亦為苗栗縣「石虎保育自治條例」之重點,「開發面積1公頃以上或新闢、拓寬道路長度為1,000公尺以上,在規劃設計階段需徵詢專家學者意見,採取對環境友善的工法。」公共工程因具有時效性,故應依據現行相關法規辦理,工程計畫審查過程,可邀請具有相關背景及資格之專家學者擔任審查委員,如林務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等,辦理期間亦邀請環團與民眾參與說明會或座談會等,以符合採購法並達到資訊公開及民眾參與,亦落實生態檢核作業。
工程與生態之平衡,長久以來為極具爭議之議題。工程有安全、工期、經費等考量,生態則有物種、棲地環境、保育、維護等顧慮。生態保育應從小做起,如結合在地中、小學辦理教育推廣活動,逐步喚起社會大眾意識。目前民間團體之努力值得肯定,希望可響應更多團體與專家學者及民眾參與。條例通過與否並不影響石虎保育工作,而是從上到下均須有共識,以人為本同時亦可達到生態環境永續之觀點,推動生活、生產與生態「三生一體」並重之永續發展。

註:本文修改自108年6月5日投稿於蘋果日報之新聞稿,網址: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605/157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