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下半年投資展望
文/林成蔭(水利78,證券分析師﹝CSIA﹞,財子學堂副總,Money錢雜誌特約主筆)
「晴時多雲偶陣雨」是2019年下半年全球景氣的寫照,經濟成長趨緩逐漸顯著,政治變數也接連不斷,但各國政府推出刺激政策,央行也往寬鬆方向挪移,使得景氣在搖擺中前進,雖不強勁,也不至於硬著陸,,投資的難度增高。
根據世界銀行發表的最新全球經濟前景報告,全球緊張局勢加劇,政治不確定性上揚,貿易及投資放緩,全球 GDP 成長率由1月預測時的 2.9%下調到 2.6%,2020 年才會回升至 2.7%,各區域中,又以歐洲受影響明顯,而亞洲、南美洲及非洲的新興經濟體,亦受到衝擊,中國今年的 GDP 成長將為 6.2%,為 1990 年以來最低的數據。
貿易爭端,特別是美中貿易戰,就是主要變數之一,筆者將其發展分為三種情境 : 樂觀版為雙方協調出彼此能接受的共識,握手言和簽署協議;中性版為雙方打打談談,在不願事態立即惡化的前提下,訂出非永久性的協議;悲觀版則是談判無效,美中兩方報復手段加劇,繼調高關稅後,再以金融戰、限制重要物資出口、拋售債券等方式對待,真正的貿易戰於焉爆發!
長期而言,美中貿易戰其實是兩大強權之間的「新冷戰」中間的一個環節,果真如此,彼此對峙,鬥而不破,將是未來雙方關係的常態。不過,短期內,因兩造各有盤算,因此,出現中性版本的結果可能性高。
美國方面,總統川普即將面臨2020年總統大選,調高關稅如確能爭取國家利益是得分,但如造成經濟衰退是負面效益,也會有所警惕;中方的經濟動能已現疲態,再加上2020年是中國「十三五計畫」的最後一年,2021年則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能暫緩,雙方不至於節外生枝。
美國聯準會(FED)會否降息,是下半年另一個焦點,惟降息不一定是利多。1995年、1998年,FED出手降息,股市震盪趨堅,但是,FED後來在2000年12月到2003年6月以及2007年8月到2008年12月出手降息,前者期間,標普五百指數從1320點跌到989點,跌幅達25.08%;後者期間,標普五百指數從1473點跌到903點,跌幅更高達38.7%,因此,重點還是在景氣動向,切勿把降息當作是一服見效的仙丹。
因應未知變數,做好資產配置方能降低波動造成的傷害。投資組合中,布局政府公債等固定收益商品降低波動,目前台灣股市已經有此類ETF,銀行亦有相關基金,也可酌量增加具避險性質的美元、日圓等幣別工具,以分散風險。
值得留意的是,國際局勢紛紛擾擾,台灣經濟的關鍵時刻或已出現。根據Fed的研究,美中關稅戰可能導致美國商品更加昂貴、中國因企業外逃就業降低,因此,市場會讓給價格更高但不收關稅的亞洲競爭對手如韓國,台灣和東南亞。
近期,經濟部陸續收到台商回流訊息,累積投資逾新台幣3300億元,預估先以活化原有廠區為主,中長期而言,將會對整體消費、住宅、工業區等將帶來人流和金流,預估可帶來超過3萬1300個本國就業機會,這對長期面臨資金和人才外流的台灣來說,是「天降甘霖」,匯回資金亦會部分挹注台股、債券、基金、保險等本地金融商品。
台股中的營造建材指數在大盤回檔聲中,創下2015年6月以來最高,有其意義,再者,資產、機械設備、系統整合、風電等產業亦有需求浮現;生技醫療、休閒食品屬於民生需求,低檔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