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春山觀點一路旺旺來 活到老 學到老

春山觀點
一路旺旺來
活到老 學到老
文.攝影/吳春山(EMBA高階103)


2013年在幾個社友的鼓勵下前往報考「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非常幸運的蒙獲錄取,於是在闊別了三十幾年之後,從九月起,每個星期一均「背著書包」上學去,同學中除了一位中科社劉俊昌社友年齡與我較接近外(其實他也少我幾歲),其餘的同學年紀均在二十出頭,他們均尊稱我為「大師兄」,和他們上起課來,頓時也覺得自己年輕了許多。
上課時,得知教育部因「麵包達人–吳寶春」由於基本學歷限制,無法在台灣上大學的EMBA而轉往新加坡乙事,為此特別緊急修法,受惠於此新法,我和中科社的劉俊昌社友,因而有機會直接報考EMBA,令人振奮的是我們倆人均被「逢甲大學」錄取,因此在勤益上完了一年課程之後,先辦休學,並從2014年7月5日起(因為先加修一些學分,所以得利用暑假期間)每個星期六、日均要前往逢甲報到上課了。
回想自己從永靖高工建築科畢業即進入職場,此期間又在台北、桃園服了兩年的憲兵役。退伍後當時家住員林,曾先後前往南投、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去謀職,最後又回到員林再轉到台中才安定下來,真是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然因當時年輕,所以並不以為苦,在這樣四處漂泊中,因內心一直覺得學有不足,於是分別去了不少地方進修,像是參加「勞工安全衛生訓練」、「卡內基」、「高級管理師班」、「地政班」、「不動產估價」、「總經理訓練」、「社會大學」甚至也上了「空大」(可惜念空大時有決心而沒恆心,半途而廢)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些學習的歲月雖苦卻十分甜美與充實。
「白髮三千丈,離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這是詩仙李白所寫的《秋浦歌》,詩中描述的正是像我這種年過半百,從中年要轉入銀髮族的一種心境感慨。看了這首詩,也喚起了更要好好把握與珍惜「活到老,學到老」的決心,人生是一趟單程的車票,為了不留遺憾,這次能有此好因緣到逢甲上EMBA,督促與承諾自己,一定要好好的學習,好好的堅持。

造訪上海同濟大學
台灣近年因少子化,再加上多年前開放廣設大學的錯誤政策關係,日前已傳出有些學校因招不到學生而面臨關門大吉的情事,為此幾乎所有大學為了生存,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深怕有所閃失而步上關門後塵。然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在這個多重壓力競爭的環境下,就是有學校學生人數不降反升,其中台中「逢甲大學」就是表現亮眼的學校之一。由於逢甲是私立學校,所以它的各種應變能力比起國立學校要來的靈活許多,像2014年暑假,它就派出一百多位學生前往上海的「同濟大學」參加同濟、逢甲、世新、香港理工及澳門大學等所謂「兩岸四地五校」所組成的「聯合大學」。上星期日是第一屆「聯合大學」的開學暨締盟簽約日,我和龍寶建設張麗莉董事長一起受邀前往上海同濟大學觀禮。
觀禮後和張董及逢甲建築系的黎主任及高教授隨即被安排去參觀隸屬於同濟大學的建築設計學院(中國的學校組織十分特別,據說同濟大學就有三十七個附屬單位,這些單位的組織都非常龐大,像建築設計學院就有將近四千人的編制,實在嚇人)當天雖是禮拜天,但在設計學院加班的人仍是不少,該學院派出四人接待我們,除介紹他們做過的許多案子之外,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現正興建即將完成位於浦東陸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廈」Shanghai Tower(本案為第下五樓,地上一百一十八樓,總高度為六百三十二公尺,預計投入興建金額為一百四十億人民幣之商業大樓,完成後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高樓),此案也是該設計學院負責管理的工程,從簡報中看到各種興建過程的施工照片、先進創新的工法,真是驚嘆連連。中國自對外開放之後,其社會各種硬體建設真是一日千里,據稱光上海樓高十八樓以上的建築就有六千多棟,這種奇蹟式發展模式,在人類發展史上,恐怕很難再找到相同的案例。
中國是當今世上人口數最多且還是一黨專政,又是由多數不同種族所組成的國家,這個還在急速成長的超級「怪獸」,它巨大無比的身軀就在我們身邊,不管喜歡或不喜歡它,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欣見這五個學校能搭起這個平台,希望透過彼此接觸而減少猜忌、對立或誤解,所以深深祝福「聯合大學」能持續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