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語文教學中心.攝影/許惠娟(EMBA經管100)
母校所舉辦之「與時間拔河──第二屆逢甲人物故事徵文比賽」, 11月30日在人言大樓B1采銅廳舉行公開決審,最後由通訊三甲林芳怡同學以作品〈重生〉,採訪逢甲西安街氣爆事件的受傷學生,奪得首獎。
此次徵文比賽是由臺北市逢甲大學校友文教基金會、逢甲人月刊、廖英鳴文教基金會、逢甲大學校友總會共同舉辦,本校校友經營之「3點1刻」贊助禮品。本徵文比賽舉辦宗旨為鼓勵學子關心逢甲之人事物,以採訪、報導的形式,替這片土地發聲,寫下屬於這裡的故事。決審過程中高承恕董事長、臺北市文教基金會蔡練生董事長、校友總會施鵬賢總會長等貴賓皆蒞臨現場指導。
高承恕董事長強調,文字是人類所以為人類最寶貴的財產,透過書寫,記憶才得以傳遞,希望這不只是一場比賽,而是經驗的傳承,並以「年輕真好」鼓勵莘莘學子把握青春的時光多嘗試。
蔡練生董事長則表示,逢甲人的精神就是能從困苦的環境中慢慢走出自己的一條路;蔡董事長並以自身的經驗表示,當前社會有論述能力不足的傾向,希望透過徵文競賽,能鍛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施鵬賢總會長則強調,校友總會非常重視在校生與校友會的聯絡,逢甲人的特質便是團結,總會以「傳承、創新、工藝、逢甲情」為目標,歡迎加學弟妹們日後能加入逢青團的大家庭。
此次共有103篇作品進入初審,選出18篇進入決審,並邀請臺中市文化局長詩人路寒袖、知名詩人岩上、臺中地方稅務局副局長詩人葉國居擔任決審評審。其中岩上、葉國居兩位評審皆為本校校友,讓本次的競賽更多了經驗傳承的意義。
路寒袖認為,報導文學和詩的評審狀況不同,詩較易有兩極化的觀點,報導文學的共識度往往較高。岩上則直言,作品必須有人物的突出性及吸引人的特質,雖然要具備知性的介紹,但要藉由感性的表達,才能提升到文學藝術的層次,圖片與照片的說明雖會加分,但重點仍在文筆的表現。
此外,主辦單位亦規劃了人氣獎三名,由讀者投票,分別選出了第一名〈替航太系裝上翅膀〉、第二名〈重生〉、第三名〈社區發展志工隊〉。除此之外,參與網路投票、蒞臨評審會議現場的同學,都可參加抽獎,為活動劃下完美句點。
得獎作品將在日後刊登於〈逢甲人月刊〉上,或可至活動網站https://fcu-story.zty.cc/欣賞瀏覽,主辦單位也承諾會繼續支持,再舉辦第三屆徵文比賽。
重生(許菀芸)
說青春的事 寫人生的夢—簡胤丞
詩人的第二天─嚴忠政
守護逢甲 只衛你(警繫逢心)
吳宜軒、吳沛祺、陳忻、林詩閔、許葆瑄
彩虹國訪客,「宜」探究竟──國貿一李宜密專訪
林家銘、魏晉宏、香葉村萌、小泉多惠
資電學院的小菜喳
莊聖南
咖哩店老闆變氣象哥(黃昱維)
洪于策、楊立、蘇崇翰、郭威辰
與學生談天說地聊電玩 他的腦袋裝了什麼?─洪耀正老師
陳仲裕、陳豐義、嘉手刈耕大、張詠程、江彥廷、龐世瑄
報逢甲──啟航?未來──替航太系裝上翅膀的人(郭文雄教授)
王雅苓、江哲宇、陳玫翰、蘇琮傑、陳奕瑄、張韶庭、陳晉明、林廣治、陳濬璋
社區志工隊──與陳姿伶老師有約
孟玥伶、林芊寰
採訪農田的新主人黃靖軒
詹勝宇、陳煒鈞
記憶∕技藝(行銷系系友洪啟倫)
鍾肇哲、熊墨樺、侯偉凱、蔡承儒
環境該由我們共同守護
李怡臻、 謝依霖、戴郁文
鈺琪之聲:留學大小事
張書芳、嚴子涵、黃上峰、机涔瑄
側寫艾嘉銘教授
蕭伊真、傅偉哲、黃子恩、溫浩斌、鍾士綸
「澤」善而行──專訪許澤善老師
李季徽、林冠杰、張閔凱、劉印珵、王立昕
情定逢甲(王益文教授)
張元銘、蔡育嘉、許熠楷、陳新仁、蔡宇翔、魏向晨
秉持熱忠樂於傳遞 謝怡靜助教專訪
李冠宏、葉牧、林沅增 、駱澤 、黃薇如、 張庭瑄
得獎感言
首獎 林芳怡 重生(許菀芸)
我和菀芸素昧平生,碰巧在這一次機會中能夠採訪到她,第一次覺得生命的韌性是如此撼動人心的。謝謝她的勇敢,她的努力不懈,她的堅忍不拔,也謝謝評審們的青睞,讓這個故事能夠繼續被看見。
貳獎 林郁玲 說青春的事 寫人生的夢—簡胤丞
透過文字將一個人的故事保存下來,是一件別具意義的事情。
透過採訪,不僅能更加了解受訪者,且希望能讓更多人看見受訪者的故事 。
完成這項作品的過程中,不僅可透過書寫的過程磨練自己的論述能力,也能學習到受訪者所要傳達的精神價值。
逢甲有許多故事等著我們去挖掘,在挖掘的過程中,看見逢甲人經歷的故事是如此豐富與精采,期許我們在逢甲就讀的四年當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航向未來。
參獎 洪冠諭 詩人的第二天─嚴忠政
很感謝嚴忠政老師願意特別安排時間接受採訪。在安排結構、情節以及不斷修改、修飾、修辭的過程中,增進自己撰寫報導文學的能力,也期盼我的國藝會「《夕陽下的刻偶戀曲》報導文學創作計畫」能如期寫完
首獎 林芳怡 重生(許菀芸)
我和菀芸素昧平生,碰巧在這一次機會中能夠採訪到她,第一次覺得生命的韌性是如此撼動人心的。謝謝她的勇敢,她的努力不懈,她的堅忍不拔,也謝謝評審們的青睞,讓這個故事能夠繼續被看見。
貳獎 林郁玲 說青春的事 寫人生的夢—簡胤丞
透過文字將一個人的故事保存下來,是一件別具意義的事情。
透過採訪,不僅能更加了解受訪者,且希望能讓更多人看見受訪者的故事 。
完成這項作品的過程中,不僅可透過書寫的過程磨練自己的論述能力,也能學習到受訪者所要傳達的精神價值。
逢甲有許多故事等著我們去挖掘,在挖掘的過程中,看見逢甲人經歷的故事是如此豐富與精采,期許我們在逢甲就讀的四年當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航向未來。
參獎 洪冠諭 詩人的第二天─嚴忠政
很感謝嚴忠政老師願意特別安排時間接受採訪。在安排結構、情節以及不斷修改、修飾、修辭的過程中,增進自己撰寫報導文學的能力,也期盼我的國藝會「《夕陽下的刻偶戀曲》報導文學創作計畫」能如期寫完。
佳作 吳宜軒、吳沛祺、陳忻、林詩閔、許葆瑄
很開心獲得評審的肯定,感謝評審給予我們許多建議。另外,我們也很謝謝校警王德忠先生接受我們的採訪,讓我們看見了不一樣的逢甲人。
佳作 林家銘、魏晉宏、香葉村萌、小泉多惠
我們很高興可以跟大家分享有關於逢甲的故事,也非常謝謝李宜密同學答應作為故事的主角,使我們體驗到截然不同的人生經驗。我們還要謝謝李琇玲老師,她引導我們寫作的方向,讓我們製作時,思路更加清晰,能進到最後的決審,真的讓我們非常興奮,也感到安慰,讓那些通宵爆肝做報告的夜晚,得到了一點回饋。
佳作 莊聖南
這次很感謝評審的肯定,也感謝評審公開決審會議對我的作品作出指導。想不到自己有機會登上《逢甲人》月刊,令我眼界開闊。
佳作 洪于策、楊立、蘇崇翰、郭威辰
這次能夠得到這個獎,非常感謝鍾駿楠老師的指導,以及我們的採訪對象氣象小編,還有一起努力的組員們,大家的互相合作,加上努力的態度,才有這個機會拿到這個獎項,非常的感謝評審老師給我們的肯定。
佳作 陳仲裕、陳豐義、嘉手刈耕大、張詠程、江彥廷、
龐世瑄
這次的訪談,原本我們只覺得是國文課內的一個作業而已,與自己寫寫作文差不多,但實際上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訪談地點、時間、對象和內容,都要自己思考好,與一般的作業有很大的不同,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
佳作 王雅苓、江哲宇、陳玫翰、蘇琮傑、陳奕瑄、張韶庭、陳晉明、林廣治、陳濬璋
非常感謝評審能給予我們此次的機會入圍報逢甲並獲選佳作,在訪談過程中,除了更認識了解老師外,也學習如何和不同個性的人相處並完成這份報導。感謝各評審在決審時給予的批評指教,也謝謝各個支持我們的師長、同學,我們會更加努力、進步,期望下次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