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第二季投資策略:

景氣日正當中 選股三原則為主
文/林成蔭(水利78,證券分析師﹝CSIA﹞,財子學堂副總,Money錢雜誌特約主筆)

世界經濟局勢雖有美中貿易戰、敘利亞危機等干擾,仍顯露出優異的表現,如果以大自然生態形容,可說是「日正當中」,資金和景氣的強度都來到本波景氣循環的最高點。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4月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WEO),這波全球經濟的回升變得更為廣泛、更為強勁,今年和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預計將達3.9%,明顯高於去年10月的預測,這是2011年以來最佳的走勢,其中,美國、歐元區、日本、中國的動能都超過先前的預測,還有巴西、墨西哥和歐洲新興經濟體表現也優於預期,只有利比亞、委內瑞拉和葉門等受內亂影響的國家下修。
IMF指出,貿易和投資的成長仍是推動全球經濟回升的重要因素,先進國家將更快地退出QE等寬鬆貨幣政策,其擴張可望持續到明年後減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的國家之增長將加快,隨後趨於穩定。然而,如果需求出乎意料之外強勁,貨幣政策可能比預期更早收緊;貿易限制和報復的升級,衝突可能加劇;國家主義政策再度盛行,也有可能風險。
其他重量級機構也都呈現樂觀的態度,如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預測,今年和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由原估的兩年皆達3.6%,上調至3.9%;世界銀行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提高至3.1%,最近剛調升對東亞與太平洋區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知名研調機構IHS Markit則評估,全球經濟2018 年成長達到 3.2%,這是 2011 年以來首度突破 3%;美國聯準會(FED)於3 月份的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經濟成長率由原估的2.5%上調為2.7%,世界大環境仍處於景氣復甦的循環。
中長期的景氣發展沒有疑慮,短期內的總經數據亦是正向。例如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佈的製造業指數為60.8;中國官方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51.5而2月才50.3;日本3月的製造業PMI為53.1;台灣的製造業 PMI 在2月僅50.4,3月份就大幅跳升到 63.6,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也較2月揚升3.7個百分點來到54.4,均高於50的多空分界線上。
再從較敏感的OECD綜合領先指標(CLI)觀察,其包含世界主要經濟體的30個會員國中,美、日、中維持穩定成長,印度、巴西及俄羅斯經濟可望加速成長,僅歐洲的德、法、義、英未來經濟成長可能趨緩,由於該指標可預測未來6至9個月的經濟活動轉折點,大環境短期內無反轉可能。
地緣政治風險降低,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宣布,執政的勞動黨通過關於關閉核子試驗場,全面停止核子試驗與試射洲際彈道飛彈,這個行為就法人機構投資者來說,將調高東北亞甚至於亞洲相關投資評等,金融市場可望延續牛市。
惟佔台灣股市市值近六成的電子股出現亂流。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法人說明會下修第二季的財務預測與全年合併營收,主要的問題在於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疲弱、加密貨幣挖礦需求不確定性增加和匯率波動等三大因素,也下修今年整體半導體和晶圓代工業景氣預測;股王大立光今年首季獲利創 7 季以來新低,第二季才止穩;鴻海則受蘋果出貨進入淡季,以及美國力阻大陸電信業的影響,本季業績似有隱憂。
特別提醒的是,今年,波動將成為常態,例如美中貿易戰仍是現在進行式,5月15日美國將召開聽證會,5月22日 就聽證會內容進行辯論,並於 6 月初決定如何實施,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實施日期也將視情況公佈,這將是近期變數,合理評估雙方的目的為協商談判,最終發生貿易大戰可能性不高,只是投資人觀望將在所難免。
投資策略可採取「高出低進」,1月的高點不易過,2月的低點不易破,選股原則有三項 : 「看上不看下」,上游原物料相關族群須列入投資組合,如原油底部墊高,商業原油庫存下滑,須留意引發通膨聯想;「買低不買高」,低基期的族群成為黑馬,如生技醫療股去年業績維持成長,整體指數卻是負報酬,今年以來走出低迷,漲幅已超過兩位數;「價值股當道」,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高殖利率的價值投資類股過近年走勢落後,第二季有機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