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依緯(前Etu數位行銷經理).圖/精誠資訊
提到數位行銷,主流趨勢可能是社群媒體或行動行銷。所有生活趣事、科技新知、流行訊息,都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App 即時發送、分享。然而過去大家熟悉的透過電子郵件發送的電子報、商品?訊息,是否已成為行銷人眼中非主流的老掉牙行銷手法?
美國電子商務龍頭 Amazon,常被視為使用電子報行銷的最好案例。據 2014 年統計(註一),Amazon 已擁有超過兩億7?000萬名顧客,發出超過兩億封歡迎信(Welcome Email)。平均每位顧客在註冊、購物後,Amazon會發出7封電子郵件來做購物確認、商品寄出通知、感謝函、促銷活動推薦、商品推薦等。由此可知,即便是如此規模的大型電商,仍會使用電子郵件、電子報與客戶維持互動及提昇銷售。
?
個人化電子報?
選擇電子報作為與顧客間的溝通媒介,固然是個不錯的行銷方式。然而,促銷電子報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已逐漸變得沒有新鮮感,甚至也習慣順手刪除,並不會特別留意商品內容。因此,電子報若以類似電視廣告方式,沒有分別的廣泛大量曝光在消費者面前,可能已不足以刺激銷售。唯有做到個人化(Personalization)的服務提供,對於不同的消費者,提供不一樣的產品推薦,才有機會讓收到電子報的顧客願意多花一些時間瀏覽內容,進而引發購買興趣。
?
絕佳客戶體驗
個人化電子報不僅是一種行銷方式,更是重要的客戶服務。大家可能都有類似的經驗,對於賣場寄來的促銷電子報多不感興趣,因為其中所列商品都和自己的生活沒有直接相關連。但現在透過 Big Data 的運算,業者可根據顧客的消費習慣、行為模式做科學的分析,進而得到推薦商品清單,呈現到客戶面前。對於網球愛好者來說,在收到運動商品促銷信時,較具吸引力的應該是最新網球鞋款折扣,而非慢跑鞋特價訊息。如此的個人化商品推薦,才能有較高的機會獲得顧客的青睞。
?
個人化電子報的實現
個人化電子報的具體實現,就該由主旨的下筆和內容的選擇開始!
誘人的標題
改變過去無差別的統一主旨,將顧客的名字放入主旨欄,並且盡量縮短至 10 個字以內,更有機會抓住顧客目光,進而開啟電子報瀏覽商品內容。
?
打進顧客心坎的推薦內容?
銷售冠軍商品雖然受到許多客戶青睞,但未必適合推薦給每一位顧客。因此電商在選擇電子報內容時,多會透過推薦引擎,分析顧客過去的消費習慣和商品銷售統計,進而動態產生推薦清單。透過商品關聯推薦、個人化關聯推薦、搜尋關聯、熱門排行交叉比等多種方式,所產生的推薦商品是經過多重運算、比對而得,並非由單一顧客經驗或關鍵字比對而產生。如此呈現在顧客面前的推薦商品,更可貼近顧客的喜好。?
推薦引擎不僅可以做到預測顧客所愛,推薦管理也可以協助業者彈性選擇優先推薦清單並過濾、排除已購買的商品和其他指定商品。如此一來,業者便可根據銷售策略、產品屬性、價格、利潤等因素,隨時調整推薦方式,可讓商品的推薦更為彈性。
?
電子報仍是數位行銷主流?
個人化的電子報,可有效提高連結的點擊率、網站轉換率,更可增加消費者對於商品的興趣以及對於商家的忠誠度。以最經濟、有效率的方式,精準預測顧客所愛,可讓銷售最大化。電子報不是老掉牙的行銷手法,透過個人化商品推薦的帶入,會是電商業者提昇銷售的有效利器!
註一:資料來源http://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37810/number-of-active-amazon-customer-accounts-world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