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森松(母校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教授)、曾鹿鳴(母校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民國105年的6月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雷雨導致桃園機場內外大淹水,就連機場地下樓的美食街都完全浸泡在水中。短短2小時內的局部大雨就導致台灣最重要的國際門面內外淹水,也使機場周邊的交通與許多航班的起降運作大受影響。桃園機場淹水調查報告指出,桃園機場排水不良與機場人員應變不足乃是機場淹水的主因。
國際機場的順利運作對城市交流與發展有著顯著的重要性。其實桃園機場的淹水事件只不過是台灣城市風險的一個小案例。在劉子新論這本古書裡曾經提到一句話說:「尺蚓穿堤,能漂一邑」,這句話的意思是指蚯蚓雖然體型小,但小小的蚯蚓卻可把堤岸穿透,最後導致整個城市淹沒。這句古話其實點出了城市風險嚴重性與執行城市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所謂城市風險,是指基於自然災害或人為行為所導致城市發生損失的可能性。自然災害的形成過程有急有緩,有些自然災害會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形成,例如暴雨、冰雹或雷擊,這些自然災害所導致的城市損失可稱為突發性的自然城市風險。而乾旱之類的自然災害則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才能成災,所以此類的自然災害可稱為慢性的自然城市風險。至於人為城市風險也可分為突發性的與緩慢性的。例如炸彈攻擊就是一種突發性的人為城市風險,而建築設計不良則可緩慢的造成城市風險的發生。城市風險所造成的財物損失也相當巨大,例如2011年日本東北方所發生的311大地震就造成約上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2015年8月12日發生於天津港國際物流中心之倉庫爆炸事件也造成了25億美元以上的損失,城市風險所造成的造成人員傷亡可能相當嚴重,例如1999年9月21日發生於台灣的921地震就造成至少2?300人的死亡。
目前全球各國城市持續不斷發展,農村人口大量往城市集中,聯合國預估再過40年以後就將有超過60億人口居住在大城市。由於大城市發展更加快速、人口過度集中,這意味著城市風險的潛在損失將非常的巨大且複雜。此外,國際間城市人口交流日益增加,一般民眾接觸到外地疾病的機會也大為提升,這提供了疾病快速蔓延的機會。由於城市所面臨的風險具有高密集性與高傳播性的特點,基於這些特點,城市風險也將以更快的速度向外傳播。因此,城市風險實為今日風險管理的重要議題。由於台灣屬於地狹人稠之地,不僅大城市人口眾多,且大城市內住商混合普遍、建築物密度極高,偏偏台灣又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台灣島內至少就有30多條的活斷層,導致台灣平均每年發生的有感地震就超過上百次。此外台灣也因為地理位置特殊而經常面臨颱風的侵襲,這些颱風災害對台灣經濟與農業打擊很大,這也是我國政府不容忽視之重要課題。
由於城市風險已成為為國際間主要的風險災害之一,為了能有效降低或減少城市風險發生所造成之損害,我國政府也應該要透過城市風險管理的實施來降低城市風險的發生機率。此外,保險的普及亦能夠達到相當風險管理的效果。當然,城市風險管理的成效也有賴於學術研究的投入與人民風險意識之提升,因此,繼續提升城市風險管理的研究與宣導也可提升有關城市對於城市風險之警覺與預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