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網路行銷遇上行為數據

實現優質使用者體驗
文?圖/張聖丕(Etu資深產品處長)

現今的使用者介面著重於提供優質的「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以此概念為中心設計出更符合使用者愉悅的操作流程與視覺設計。讓使用者介面不單單是?介面,更代表一種「品牌」、「品質」、「使用互動體驗」、「視覺呈現」、「服務滿意度」。而設計任何使用者介面,其終究目的就是要引導使用者透過介面上所規劃的網路行銷活動,進行特定的瀏覽、操作行為。
「網路行銷」是透過網路工具或媒體,將實體產品或虛擬服務,以網路內容呈現,並藉由動線引導,吸引使用者進入特定場域,進行購買商品、參與活動、加入會員等行為,達成網路行銷的目的。而通常衡量網路行銷成效的指標有「流量」、「轉換率」、「銷售業績」、「客戶名單」、「參加活動」、「到店體驗」,藉此方能確認行銷目標是否達成。
「使用者體驗」最核心觀念是如何設計出使用者覺得好用、貼心、簡單、直覺的功能,而這功能不僅包含了進入場域時的一些貼心設計,到使用過程中依照使用者習慣做的個人化調適,然後再深入到使用或購買後的一些自動回饋機制。產品或服務本體要做得好是必備條件,但有著許多貼心流程、實用的小功能,智慧記住使用者的一些行為偏好,貼近使用者需要的本質,將會提昇其停留時間與再購買的可能性。
而透過網路行銷操弄,可更真實地了解使用者體驗的變化,藉此提出行為優化策略,這就是行為洞察的另一種用途,找出使用者的行為偏好,藉由不斷調整網路服務的一些介面、內容、提示、順序、流程等,來改善一些使用者常遇到的障礙,或是從中去設計出最佳化的操作動線,讓每一位不同的使用者到訪時,看到的按鈕是按鈕、看到的輸入欄位是輸入、看到的裝飾就是裝飾,而不會造成混淆。
所以懂得收集行為數據,知道善用行為數據分析,讓我們更了解使用者需求與偏好,讓網路行銷與會員經營更能得心應手。而要做好這些事,就從選擇成熟的數據平台工具開始。我們可以透過業界一些成熟的 Big Data 解決方案平台,協助從資料處理到應用,提供最即時的數據決策回饋,優化服務效益,滿足使用者期待;再透過個人化行為數據分析工具,不斷地精煉並優化使用者行為體驗,推薦更符合使用者期待的內容與商品,以創造更高的使用者體驗價值。?